论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行为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8-9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处分行为的内涵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处分行为的概述 | 第10页 |
第二节 处分行为的实质 | 第10-13页 |
第三节 处分行为作为诈骗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处分行为是财产减损的直接原因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处分主体的处分能力与处分权限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处分能力范围探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处分权限的主体界定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处分意思必要性与内容探究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处分意思必要性研究 | 第22-25页 |
第二节 处分意思的认识内容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处分行为对象的确定 | 第27-32页 |
第一节 财物可以成为处分行为的对象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几种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处分对象的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一、骗取被害人免除债务构成诈骗罪 | 第30页 |
二、骗取债的延期履行不构成诈骗罪 | 第30页 |
三、骗取劳务之债不构成诈骗罪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处分行为的几种特殊形式 | 第32-36页 |
第一节 不作为的诈骗界限范围 | 第32-34页 |
第二节 骗取抛弃财物的行为性质分析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