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脑刺激的伦理问题探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7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深度脑刺激的概述 | 第19-24页 |
2.1 深度脑刺激的涵义 | 第19-20页 |
2.1.1 深度脑刺激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深度脑刺激的技术原理 | 第19-20页 |
2.2 深度脑刺激的应用范围 | 第20-24页 |
2.2.1 帕金森病 | 第20-21页 |
2.2.2 抑郁症 | 第21页 |
2.2.3 上瘾症 | 第21-22页 |
2.2.4 厌食症 | 第22-23页 |
2.2.5 肥胖症 | 第23-24页 |
第3章 深度脑刺激的风险-受益评估 | 第24-35页 |
3.1 风险-受益评估的含义 | 第24-25页 |
3.2 深度脑刺激的预期风险 | 第25-28页 |
3.2.1 临床试验的风险 | 第25-27页 |
3.2.2 治疗应用的风险 | 第27-28页 |
3.3 深度脑刺激的预期受益 | 第28-32页 |
3.3.1 临床试验的受益 | 第28-30页 |
3.3.2 治疗应用的受益 | 第30-32页 |
3.4 深度脑刺激风险-受益的评估 | 第32-35页 |
第4章 深度脑刺激的自主性伦理问题 | 第35-46页 |
4.1 知情同意 | 第35-38页 |
4.1.1 试验开始之前的知情同意 | 第35-36页 |
4.1.2 对患者同意能力的评估 | 第36-37页 |
4.1.3 知情同意的有效性 | 第37-38页 |
4.1.4 知情同意的合法性 | 第38页 |
4.2 自主权 | 第38-41页 |
4.2.1 与深度脑刺激相联系的“自主权”概念 | 第38-39页 |
4.2.2 自主行动的要求 | 第39页 |
4.2.3 深度脑刺激对自主行动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 人格同一性 | 第41-46页 |
4.3.1 人格同一性的概念 | 第42-43页 |
4.3.2 深度脑刺激是否威胁人格同一性 | 第43-46页 |
第5章 深度脑刺激的道德责任问题 | 第46-58页 |
5.1 道德责任的涵义 | 第46-47页 |
5.2 道德责任的分类 | 第47-48页 |
5.3 深度脑刺激的道德责任归属 | 第48-58页 |
5.3.1 政府的道德责任 | 第48-49页 |
5.3.2 医院的道德责任 | 第49-51页 |
5.3.3 医生的道德责任 | 第51-54页 |
5.3.4 患者的道德责任 | 第54-58页 |
第6章 深度脑刺激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58-67页 |
6.1 深度脑刺激问题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 | 第58-61页 |
6.1.1 不伤害原则 | 第58页 |
6.1.2 效用原则 | 第58-59页 |
6.1.3 尊重原则 | 第59-60页 |
6.1.4 责任原则 | 第60-61页 |
6.2 深度脑刺激问题社会层面的具体对策 | 第61-63页 |
6.2.1 成立深度脑刺激的集中管理组织 | 第61页 |
6.2.2 研究注册 | 第61-62页 |
6.2.3 负责任的媒体报道 | 第62页 |
6.2.4 建立与完善社会心理支持体系 | 第62-63页 |
6.3 深度脑刺激问题技术人员方面的具体对策 | 第63-65页 |
6.3.1 最佳临床试验设计 | 第63-64页 |
6.3.2 临床试验资格筛选 | 第64页 |
6.3.3 标准化报告 | 第64-65页 |
6.4 深度脑刺激问题受试者方面的具体对策 | 第65-67页 |
6.4.1 充分了解深度脑刺激的益处与风险 | 第65-66页 |
6.4.2 事先确定自主行动 | 第66页 |
6.4.3 积极的术后配合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