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才思想探析--以《人物志》为中心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第一节 选题原因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1-17页 | 
| 第一章 古代人才思想的诞生 | 第17-24页 | 
| 第一节 从远古到西周人才观的萌芽 | 第17-19页 | 
| 一、原始社会单一神化的人才观 | 第17-18页 | 
| 二、商周注重自身的贤能人才观 | 第18-19页 | 
|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观初步发展 | 第19-22页 | 
|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人才观念的进步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以《人物志》为中心的魏晋人才思想 | 第24-43页 | 
| 第一节 《人物志》及其成书 | 第24-27页 | 
| 一、刘劭与《人物志》 | 第24-25页 | 
| 二、《人物志》的成书背景 | 第25-27页 | 
| (一)政治环境 | 第25页 | 
| (二)现实基础 | 第25-26页 | 
| (三)思想氛围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以《人物志》为中心的具体人才思想 | 第27-39页 | 
| 一、理论人才观 | 第27-35页 | 
| (一)人才才性观 | 第28-30页 | 
| (二)人才结构观 | 第30-35页 | 
| (三)人才和协观 | 第35页 | 
| 二、应用方法论 | 第35-39页 | 
| (一)实际考察法 | 第36-38页 | 
| (二)谬误总结法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人物志》对魏晋人才思想的作用 | 第39-43页 | 
| 第三章 《人物志》人才思想的理论特点 | 第43-53页 | 
| 第一节 儒道兼综 | 第43-48页 | 
| 第二节 杂糅名法 | 第48-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一、古籍类 | 第55-56页 | 
| 二、今人专著类 | 第56-57页 | 
| 三、论文类 | 第57-59页 |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