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稻田甲烷排放 | 第14-20页 |
1.2.1 甲烷的产生、氧化和传输 | 第14-17页 |
1.2.2 甲烷排放的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1.3 稻田氧化亚氮排放 | 第20-24页 |
1.3.1 氧化亚氮的产生 | 第20-21页 |
1.3.2 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1.4 水稻增产的技术途径 | 第24-25页 |
1.4.1 优化光合产物分配的增产途径 | 第24页 |
1.4.2 提高生物量的增产途径 | 第24-25页 |
1.5 水稻光合产物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5-27页 |
1.5.1 光合产物分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5-26页 |
1.5.2 植株生产力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26-27页 |
1.6 参考文献 | 第27-38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8-42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8-39页 |
2.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39-40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光合产物分配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42-60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3.2.1 试验设计 | 第43-45页 |
3.2.2 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3.3.1 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47-52页 |
3.3.3 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52页 |
3.3.4 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影响 | 第52页 |
3.4 讨论 | 第52-56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3.6 附件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光合产物分配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第60-76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4.2.1 试验设计 | 第61-63页 |
4.2.2 测定方法 | 第63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4.3.1 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第63-64页 |
4.3.2 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64-67页 |
4.3.3 对植株氮吸收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4 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反硝化势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 讨论 | 第69-72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五章 提高收获指数的稻田甲烷减排潜力 | 第76-106页 |
5.1 引言 | 第76-7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77页 |
5.2.2 测定方法 | 第77页 |
5.2.3 数据收集 | 第77-78页 |
5.2.4 数据分析 | 第78-79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5.3.1 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79-81页 |
5.3.2 对孕穗前和孕穗后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81页 |
5.3.3 孕穗后甲烷排放对总排放的贡献 | 第81-82页 |
5.3.4 收获指数提高的稻田甲烷减排潜力 | 第82页 |
5.4 讨论 | 第82-83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5.6 附件 | 第87-106页 |
附表5-1 收获指数对甲烧排放影响的Meta分析中的试验信息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8-89页 |
附表5-2 孕穗后甲烷排放对总放贡献的Meta分析中的试验信息 | 第89-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第六章 植株生产力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 | 第106-132页 |
6.1 引言 | 第106-108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1页 |
6.2.1 试验设计 | 第108-110页 |
6.2.2 测定方法 | 第110页 |
6.2.3 数据收集 | 第110页 |
6.2.4 数据分析 | 第110-111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111-120页 |
6.3.1 植株生产力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111-113页 |
6.3.2 植株生产力对甲烷产生菌和氧化菌数量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6.3.3 提高水稻生物量对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6.4 讨论 | 第120-122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22-126页 |
6.6 附件 | 第126-132页 |
附表6-1 Meta分析中试验详细信息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附表6-2 关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Meta分析中的试验点信息 | 第128-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
第七章 全文讨论和结论 | 第132-142页 |
7.1 全文讨论 | 第132-135页 |
7.1.1 光合产物分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132页 |
7.1.2 光合产物分配对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7.1.3 提高收获指数的稻田甲烷减排潜力 | 第133-134页 |
7.1.4 植株生产力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7.2 主要结论 | 第135-136页 |
7.3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36页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36-137页 |
7.5 参考文献 | 第137-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