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住宅区位分布特征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表目录 | 第11-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34页 |
·国外理论界关于住宅区位理论及其演变 | 第18-23页 |
·古典区位理论 | 第18-19页 |
·生态主义思想影响的住宅区位理论 | 第19-20页 |
·人文生态主义学派的住宅区位理论 | 第20-22页 |
·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 | 第22-23页 |
·当代西方学者关于住宅区位研究的主要理论 | 第23-25页 |
·迁居行为分析 | 第23-24页 |
·社会学的区位理论 | 第24页 |
·交通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24-25页 |
·当代中国学者对住宅区位理论的研究 | 第25-30页 |
·住宅区位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城市居住用地扩展研究 | 第26-27页 |
·住宅的价格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 第27-28页 |
·住宅区位的空间结构研究 | 第28-30页 |
·城市住宅区位的社会空间分异 | 第30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30-34页 |
·住宅区位需要从城市整体角度进行分析 | 第31页 |
·住宅区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图解分析法是研究住宅区位的重要工具 | 第32-33页 |
·杭州市住宅区位越来越呈现多中心分布模式 | 第33-34页 |
3 住宅区位的概念界定 | 第34-37页 |
·区位的内涵 | 第34页 |
·区位的属性 | 第34-35页 |
·住宅区位的概念 | 第35页 |
·本文对住宅区位概念的理解 | 第35-37页 |
4 研究对象的选取及数据资料处理 | 第37-43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37-39页 |
·杭州市住宅市场的选择 | 第37-38页 |
·研究范围的选定 | 第38-39页 |
·数据资料的获取与处理 | 第39-43页 |
·住宅样本数据的获取 | 第39-40页 |
·基于GIS平台的住宅数据处理 | 第40-43页 |
5 杭州市住宅区位分布基本模式研究 | 第43-50页 |
·杭州市住宅价格的区位分布 | 第43-46页 |
·住宅价格数据的图形显示 | 第43-45页 |
·住宅价格区位分布的规律分析 | 第45-46页 |
·杭州市住宅建筑模式的区位分析 | 第46-48页 |
·建筑模式数据的图形显示 | 第46-47页 |
·住宅建筑模式区位分布的基本特征 | 第47-48页 |
·杭州市不同年份住宅建筑区位的分析 | 第48-50页 |
·住宅建筑年份数据的图形显示 | 第48页 |
·不同年份住宅建筑区位分布的基本特征 | 第48-50页 |
6 杭州市住宅区位分布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50-59页 |
·西湖距离对住宅区位分布的影响 | 第51-54页 |
·西湖距离对住宅价格的:影响 | 第52-53页 |
·西湖距离对住宅建筑年份的影响 | 第53页 |
·西湖距离对住宅建筑模式的影响 | 第53-54页 |
·新旧CBD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武林广场CBD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钱江新城CBD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55页 |
·住宅周边公共设施条件对住宅价格区位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政策因素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56-57页 |
·消费者决策选择对住宅区位的影响 | 第57-59页 |
·行为机理 | 第57-58页 |
·偏好机理 | 第58-59页 |
7 杭州市住宅区位分布的时空变异分析 | 第59-64页 |
·杭州市住宅区位分布的时空变异概况 | 第59-60页 |
·杭州市住宅区位时空变异的机理分析 | 第60-64页 |
·政策扰动机理 | 第60-61页 |
·经济驱动机理 | 第61-62页 |
·社会集聚机理 | 第62-63页 |
·设施凹陷机理 | 第63-64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65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