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空间物理论文

窄视场气辉成像仪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气辉观测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2 气辉成像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第14-17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二章 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相关介绍第20-28页
    2.1 等离子体泡基本理论第20-21页
    2.2 气辉辐射基本理论第21-22页
    2.3 气辉的观测仪器第22-24页
    2.4 等离子体泡的观测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8页
第三章 窄视场气辉成像仪数据采集系统第28-46页
    3.1 开发环境与语言选择第28-29页
    3.2 设计原则与编码规范第29-30页
        3.2.1 设计原则第29页
        3.2.2 编码规范第29-30页
    3.3 软件功能介绍及实现方法第30-41页
        3.3.1 相机整个运行过程的相关介绍第30-31页
        3.3.2 数据采集前参数的设置以及模式的选择第31-33页
        3.3.3 自动采集时间模块以及温度控制模块第33-35页
        3.3.4 气辉图像的显示与存储第35-38页
            3.3.4.1 BMP图像格式第35页
            3.3.4.2 图像的显示第35-36页
            3.3.4.3 FITS 格式数据的存储实现第36-38页
        3.3.5 自动采集时间的获取第38-41页
    3.4 气辉成像系统均匀性矫正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气辉图像预处理第46-60页
    4.1 图像增强第46-52页
        4.1.1 去边缘提取图像第47-49页
        4.1.2 灰度加权系数亮度拉伸第49-50页
        4.1.3 基于图像均值去背景以及归一化第50-52页
    4.2 方位校正第52-53页
    4.3 图像投影第53-58页
        4.3.1 确定图像半径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第54-55页
        4.3.2 确定图像投影关系第55-57页
        4.3.3 将图像投影到具体的地理经纬度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5.1 总结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以杭州市江干区凯益荟为例
下一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