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灰葡萄孢分泌系统sec5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在致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灰霉病的发生状况第11-12页
    1.2 灰葡萄孢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第12-16页
    1.3 分泌系统exocyst复合体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二章 灰葡萄孢突变体的构建与鉴定第18-44页
    2.1 材料第18-21页
        2.1.1 供试菌株第18页
        2.1.2 载体第18页
        2.1.3 主要供试试剂及仪器第18-21页
        2.1.4 主要培养基第21页
    2.2 方法第21-37页
        2.2.1 农杆菌AGL-1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第21-22页
        2.2.2 农杆菌介导的灰霉转化第22-23页
        2.2.3 转化子基因组DNA提取第23-24页
        2.2.4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24-25页
        2.2.5 转化子的PCR分子鉴定第25页
        2.2.6 Southern blot分析T-DNA插入模式第25-29页
        2.2.7 转化子中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第29-34页
        2.2.8 转化子单异核鉴定第34页
        2.2.9 RT-PCR检测T-DNA插入的基因是否表达第34-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2.3.1 灰葡萄孢转化子获得以及抗性稳定性检测第37-38页
        2.3.2 ΔBcsec5潮霉素抗性基因PCR鉴定显示阳性第38页
        2.3.3 Southern blot显示T-DNA为单拷贝插入第38-40页
        2.3.4 T-DNA旁侧序列分析第40-41页
        2.3.5 获得单核转化子第41-42页
        2.3.6 RT-PCR显示T-DNA插入的基因未表达第42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灰葡萄孢sec5突变体ΔBcsec5的生物学性状分析第44-54页
    3.1 材料第44页
        3.1.1 供试菌株第44页
        3.1.2 主要供试试剂和仪器第44页
    3.2 方法第44-47页
        3.2.1 突变体ΔBcsec5的生物学表型鉴定第44-46页
        3.2.2 突变体ΔBcsec5的致病力测定第46-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53页
        3.3.1 突变体ΔBcsec5的生物学表型第47-51页
        3.3.2 突变体ΔBcsec5的致病力第51-53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53-54页
第四章 突变体遗传互补和标记基因的功能研究第54-67页
    4.1 材料第54页
        4.1.1 供试菌株与载体第54页
        4.1.2 供试试剂和仪器第54页
    4.2 方法第54-58页
        4.2.1 灰葡萄孢SEC5基因克隆、入门载体pETHG-SEC5的构建第54-55页
        4.2.2 构建互补表达载体pCAMBIA-Bar-SEC5第55-56页
        4.2.3 突变体互补转化子的获得、鉴定及表型分析第56-57页
        4.2.4 Sec5与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WB505-SEC5的构建第57页
        4.2.5 Sec5与GFP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观察第57-5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8-65页
        4.3.1 灰葡萄孢SEC5基因的克隆与入门载体构建第58-59页
        4.3.2 构建pCAMBIA-Bar-SEC5质粒第59-60页
        4.3.3 互补转化子的获得、鉴定及表型分析第60-62页
        4.3.4 构建pGWB505-SEC5质粒第62-65页
        4.3.5 Sec5与GFP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观察第65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卡波糖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
下一篇:Delftia tsuruhatensis酰胺酶立体选择性和催化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