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阿卡波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 | 第12-13页 |
1.1.2 阿卡波糖简介 | 第13页 |
1.1.3 阿卡波糖药理学 | 第13-14页 |
1.1.4 阿卡波糖的生物合成 | 第14-15页 |
1.2 阿卡波糖产生菌育种 | 第15-18页 |
1.2.1 诱变育种 | 第15页 |
1.2.2 原生质体育种 | 第15-18页 |
1.3 基因组重排育种 | 第18-23页 |
1.3.1 基因组重排简介 | 第18-19页 |
1.3.2 基因组重排优点 | 第19-20页 |
1.3.3 基因组重排过程 | 第20-22页 |
1.3.4 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Actinoplanes utahensis ZJB-081 9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 第24-43页 |
引言 | 第24-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2.1.1 菌种 | 第25页 |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5-27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2.1.4 培养基 | 第27-28页 |
2.1.5 主要溶液和缓冲液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1 Actinoplanes utahensis ZJB-08196的培养 | 第29-30页 |
2.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原生质体显微镜计数方法 | 第30页 |
2.2.4 菌体干重和湿重测量方法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2.3.1 菌丝培养基的选择 | 第31-32页 |
2.3.2 甘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3 菌龄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4 酶浓度、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5 菌体(湿菌体)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6 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优化 | 第39-41页 |
2.3.7 原生质体的保存 | 第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3.1.1 菌种 | 第44-45页 |
3.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46页 |
3.1.4 培养基 | 第46-47页 |
3.1.5 主要缓冲液配制 | 第4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7-51页 |
3.2.1 菌种活化 | 第47页 |
3.2.2 种子培养方法 | 第47页 |
3.2.3 发酵培养方法 | 第47-48页 |
3.2.4 原生质体诱变 | 第48-49页 |
3.2.5 突变菌株保藏 | 第49页 |
3.2.6 突变株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49页 |
3.2.7 阿卡波糖发酵过程参数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3.2.8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3.3.1 紫外诱变 | 第51-52页 |
3.3.2 微波诱变 | 第52-54页 |
3.3.3 紫外—微波复合诱变 | 第54-56页 |
3.3.4 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56-57页 |
3.3.5 UN-52与出发菌株发酵特性比较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基因组重排育种 | 第59-7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1.1 菌种 | 第60页 |
4.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60页 |
4.1.3 仪器设备实 | 第60页 |
4.1.4 培养基与主要溶液 | 第6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4.2.1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 第60页 |
4.2.2 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和热灭活方法 | 第60-61页 |
4.2.3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 第61页 |
4.2.4 紫外灭活或热灭活融合 | 第61-62页 |
4.2.5 基因组重排方法 | 第62页 |
4.2.6 重排菌株发酵进程检测 | 第62页 |
4.2.7 重排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62-6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4.3.1 双亲灭活 | 第63-64页 |
4.3.2 原生质体融合条件 | 第64-65页 |
4.3.3 热灭活或紫外灭活融合 | 第65-66页 |
4.3.4 重排菌株筛选 | 第66-67页 |
4.3.5 基因组重排对照 | 第67-68页 |
4.3.6 Actinoplanes utahensis F61发酵曲线 | 第68-69页 |
4.3.7 Actinoplanes utahensis F61遗传稳定性 | 第69页 |
4.3.8 菌株选育谱系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