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17-23页 |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界定 | 第17-20页 |
1.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涵义 | 第17页 |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 | 第17-18页 |
3.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特征 | 第18-19页 |
4.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功能 | 第19-20页 |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0-23页 |
1.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发展成就 | 第20-22页 |
2.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内容 | 第22-23页 |
三、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23-27页 |
(一) 我国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主体 | 第23页 |
(二) 我国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模式 | 第23-24页 |
(三)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4-27页 |
1. 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 志愿者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5-27页 |
四、现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 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 | 第27-29页 |
1. 认知度不高,缺乏宣传 | 第27页 |
2. 缺乏相关政策和法律保护 | 第27-28页 |
3.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 第28-29页 |
(二) 教育系统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粗放 | 第29-32页 |
1. 招募重数量轻质量 | 第30页 |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结构松散 | 第30-31页 |
3. 工作任务分配不尽合理 | 第31-32页 |
(三)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内部管理僵化 | 第32-35页 |
1. 动力机制不足 | 第32页 |
2. 管理培训欠缺 | 第32-33页 |
3. 考评、激励机制欠缺 | 第33页 |
4. 缺乏制度保护 | 第33-35页 |
五、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管理体制的优化 | 第35-44页 |
(一) 积极构建保障机制 | 第35-37页 |
1. 加强社会关注与认可 | 第35-36页 |
2. 拓宽筹资渠道,增强资金扶持 | 第36-37页 |
3. 健全志愿者服务组织物质保障的法规 | 第37页 |
(二) 创新管理体制,实施科学管理 | 第37-41页 |
1. 科学招聘志愿者 | 第37-38页 |
2. 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 | 第38-39页 |
3. 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考评制度 | 第39-40页 |
4. 实现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的信息化 | 第40-41页 |
(三) 强化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 第41-44页 |
1. 增强服务意识,激发服务热情 | 第41-42页 |
2. 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 第42-44页 |
六、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