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一)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8页 |
| (二)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页 |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8-1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 (三) 调查研究法 | 第20页 |
| 四、创新点 | 第20-22页 |
| (一) 提出多元化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发展 | 第20页 |
| (二) 提出优化随迁子女教育提升小城镇人口吸引力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小城镇及人口流失概述 | 第22-26页 |
| 一、小城镇概述 | 第22-23页 |
| (一) 小城镇的概念 | 第22页 |
| (二) 小城镇的分类 | 第22页 |
| (三) 小城镇的功能 | 第22-23页 |
| 二、人口流失及其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一) 人口流失涵义 | 第23页 |
| (二) 人口流失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 (一)推拉理论 | 第24-25页 |
| (二) 托达罗模型 | 第25页 |
| (三) 投资—收益理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 一、辽宁省小城镇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 (一) 辽宁省小城镇发展情况 | 第26页 |
| (二) 辽宁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 | 第26-27页 |
| (三) 辽宁省小城镇分类 | 第27-28页 |
| 二、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的特点 | 第28-29页 |
| (一) 辽宁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两极分化加重 | 第28-29页 |
| (二) 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以拆迁搬家和务工经商为主 | 第29页 |
| (三) 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呈现年轻化和高素质化 | 第29页 |
| 三、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问题的危害 | 第29-30页 |
| (一) 小城镇人口老龄化加剧 | 第29-30页 |
| (二) 小城镇人才大量流失 | 第30页 |
| (三) 小城镇在校学生减少 | 第30页 |
| (四) 小城镇服务业不景气 | 第30页 |
| (五) 小城镇旧房闲置 | 第30页 |
| 四、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问题的原因 | 第30-34页 |
|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 (二) 经济活力不足 | 第31页 |
| (三) 就业机会少 | 第31-32页 |
| (四) 旧城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缓慢 | 第32页 |
| (五) 小城镇缺乏特色 | 第32-33页 |
| (六) 小城镇缺少有效吸引人口的政策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解决辽宁省小城镇人口流失问题的对策 | 第34-39页 |
| 一、健全小城镇管理体制 | 第34页 |
| (一) 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 第34页 |
| (二) 完善管理系统 | 第34页 |
| 二、提升小城镇经济活力 | 第34-35页 |
| (一)优化产业结构 | 第34-35页 |
| (二) 优化政务环境吸引投资 | 第35页 |
| 三、创造更多就业及发展机会 | 第35-36页 |
| (一) 促进就业 | 第35页 |
| (二) 帮扶创业 | 第35-36页 |
| 四、推进旧城改造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36页 |
| (一) 合理规划布局 | 第36页 |
| (二) 建设资金筹集 | 第36页 |
| 五、发展小城镇特色 | 第36-37页 |
| (一) 保护历史遗产 | 第36页 |
| (二) 小城镇风貌建设 | 第36-37页 |
| 六、推出吸引人口的政策措施 | 第37-39页 |
|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7页 |
| (二) 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 | 第37页 |
| (三) 优化随迁子女教育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39-41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39页 |
| 二、研究不足 | 第39-40页 |
| 三、研究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