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豆瓣网的知识网民集体记忆建构研究--以《红楼梦》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20页
        (一)集体记忆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3-17页
        (二)大众媒介建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第17-18页
        (三)《红楼梦》的传播学研究综述第18页
        (四)知识网民研究综述第18-19页
        (五)口述民族志研究综述第19-20页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0页
        (一)研究目的第20页
        (二)研究意义第20页
    四、研究方法第20-22页
第二章 知识网民集体记忆建构的理论起点第22-34页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知识网民的崛起第22-25页
        一、知识经济、知识付费与知识产品第22-23页
        二、作为集体记忆主体的知识网民第23-25页
            (一)思维主体的独立性第24-25页
            (二)知识生产的张大性第25页
            (三)知识溢价的附属性第25页
    第二节 集体记忆的理论诠释第25-31页
        一、集体记忆表达及拓展第25-29页
            (一)何谓集体记忆第25-27页
            (二)集体记忆的特征第27-29页
        二、媒介记忆:集体记忆建构的基础第29-31页
            (一)媒介记忆的演变第29-30页
            (二)社交媒体对集体记忆建构的意义第30-31页
    第三节 红楼梦集体记忆内涵及表征第31-34页
        一、红楼梦集体记忆的内涵第32页
        二、红楼梦集体记忆的表征第32-34页
            (一)认同度高第32-33页
            (二)更新周期长第33-34页
第三章 《红楼梦》集体记忆的共同书写第34-48页
    第一节 豆瓣读书《红楼梦》集体记忆的建构者第34-36页
        一、豆瓣读书——书写议程的设置第34-35页
        二、知识网民——共同书写的推动第35-36页
    第二节 豆瓣读书《红楼梦》集体书写的类型第36-45页
        一、短评:便签式书写第37-38页
        二、读书笔记:自我式表达第38-39页
        三、书评:沉浸式评论第39-45页
    第三节 豆瓣读书《红楼梦》集体书写的特征第45-48页
        一、网络俗语:书写符号的历史叠进第45-46页
        二、意义诉求:情境互动式线性追溯第46页
        三、文化依赖:个体书写转向集体书写第46-48页
第四章 《红楼梦》集体记忆的共同享有第48-54页
    第一节 互动参与的网络共享第48-50页
        一、文本互动:知识记忆的共享第48-49页
        二、媒介互动:知识平台的共享第49-50页
    第二节 仪式化的情景共享第50-52页
        一、典礼仪式追忆共享:87版《红楼梦》三十周年音乐会集体演绎第50-51页
        二、情节具象心路共享:主创分享会的倒叙事第51-52页
    第三节 线上与线下知识交融夯实记忆共享第52-54页
第五章 《红楼梦》集体记忆的共同延续第54-61页
    第一节 集体记忆内容书写的延续第54-58页
        一、文本书写:延续红楼精神第54-55页
        二、置身情节:延续红楼图景第55-58页
    第二节 知识融合:《红楼梦》集体记忆延续的媒介平台第58-61页
        一、话题融合:延续红楼活力第58-59页
        二、意见交锋:延续红楼精髓第59-61页
第六章 知识网民《红楼梦》集体记忆的脉络归结第61-65页
    第一节 社交媒体助推集体记忆渗透第61-62页
    第二节 个体知识张力辐射集体记忆第62-63页
    第三节 文化认同圈定集体记忆传承第63-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角膜塑形术讲座交替传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全球化与去殖民化》学术讲座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