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

沈阳阳光100综合体项目主体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前言第13页
    1.2 弹塑性分析的发展第13-14页
    1.3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第14-15页
        1.3.1 概念第14页
        1.3.2 分类第14-15页
    1.4 PKPM软件的应用第15-18页
        1.4.1 软件升级第15-16页
        1.4.2 PKPM中EDPA&PUSH模块的应用第16-17页
        1.4.3 简化弹塑性分析方法第17-18页
    1.5 弹塑性分析的优缺点第18-19页
        1.5.1 Pushover分析法第18-19页
        1.5.2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第19页
    1.6 规范中对弹塑性分析的规定第19-21页
        1.6.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第19-20页
        1.6.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规定第20-21页
    1.7 弹塑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1.7.1 目的第21-22页
        1.7.2 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建立模型第23-31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设计模型第23-27页
        2.2.1 基本信息第23-24页
        2.2.2 选择参数第24-27页
    2.3 计算模型检查结果第27-29页
        2.3.1 在SATWE中计算,并检查结果第27-29页
        2.3.2 查看各数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弹塑性静力分析软件PUSH编制原理第31-37页
    3.1 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弹塑性梁元第31-32页
        3.1.1 形函数第31-32页
        3.1.2 几何矩阵第32页
        3.1.3 切线刚度和单元等效力第32页
    3.2 带洞口的四边形弹塑性墙元第32-34页
        3.2.1 墙元的面内刚度第32-34页
        3.2.2 墙元的面外刚度第34页
    3.3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第34-35页
    3.4 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第35-37页
第四章 利用PKPM软件进行弹塑性分析第37-67页
    4.1 前言第37-38页
    4.2 SATWE软件计算结果第38-46页
        4.2.1 地震波的选取第42-43页
        4.2.2 计算结果分析第43-46页
    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46-60页
        4.3.1 Pushover实施过程第46-47页
        4.3.2 X向弹塑性静力分析第47-54页
        4.3.3 Y向弹塑性静力分析第54-60页
    4.4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第60-65页
        4.4.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第60页
        4.4.2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宏观判断第60-61页
        4.4.3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设计第61-62页
        4.4.4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步骤第62-63页
        4.4.5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结论第63-65页
    4.5 弹塑性分析结果的讨论第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购买有机乳品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机械臂轨迹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