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序言 | 第10-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 第10-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3页 |
2 企业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13-27页 |
2.1 企业竞争力内涵 | 第13-14页 |
2.1.1 现代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页 |
2.1.2 企业竞争力概念 | 第13-14页 |
2.2 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21页 |
2.2.1 构建指标体系原则 | 第14-16页 |
2.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16-20页 |
2.2.3 数据收集及样本选取 | 第20-21页 |
2.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 | 第21-27页 |
2.3.1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1-22页 |
2.3.2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 | 第22-23页 |
2.3.3 灰色系统理论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 第23页 |
2.3.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23-27页 |
3 华晨中国企业竞争力现状统计分析 | 第27-41页 |
3.1 企业规模 | 第28-30页 |
3.2 盈利能力 | 第30-32页 |
3.3 营运能力 | 第32-35页 |
3.4 成长能力 | 第35-37页 |
3.5 偿债能力 | 第37-38页 |
3.6 市场能力 | 第38-41页 |
4 华晨中国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41-50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41页 |
4.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1-45页 |
4.2.1 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42-43页 |
4.2.2 计算关联系数 | 第43页 |
4.2.3 计算关联度 | 第43-45页 |
4.3 结果解释 | 第45-50页 |
4.3.1 九家汽车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分析 | 第45页 |
4.3.2 竞争力指标分析 | 第45-50页 |
5 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5.2 相关的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3页 |
附表1:9家主要汽车上市公司统计指标原始数据表 | 第56-58页 |
附表2:原始数据的非负数化处理 | 第58-59页 |
附表3:ijP值 | 第59-60页 |
附表4: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 第60-61页 |
附表5:差序列计算表 | 第61-62页 |
附表6:关联系数表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