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我国高技术行业破坏性技术创新二元动力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0页
        1.1.1 破坏性技术创新日益重要第16-18页
        1.1.2 破坏性技术创新带来新挑战第18-20页
    1.2 问题提出第20-21页
    1.3 相关术语界定第21-33页
        1.3.1 破坏性技术创新的界定第21-26页
        1.3.2 技术创新的分类第26-28页
        1.3.3 破坏性技术创新分类第28-30页
        1.3.4 “破坏性技术创新”的特征第30-32页
        1.3.5 “破坏性技术”识别与检验第32-33页
    1.4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33-37页
        1.4.1 研究目的第33-34页
        1.4.2 研究意义第34-36页
        1.4.3 研究内容第36-37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7-40页
        1.5.1 研究方法第37-38页
        1.5.2 技术路线第38-40页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0-41页
        1.6.1 研究的创新第40页
        1.6.2 研究的不足第40-41页
    1.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42-51页
    2.1 破坏性技术创新研究概述第42-46页
        2.1.1 国外研究现状第42-43页
        2.1.2 国内研究现状第43-45页
        2.1.3 相关研究评述第45-46页
    2.2 破坏性技术创新失败的相关研究第46-50页
        2.2.1 技术创新成败相关研究概述第46-47页
        2.2.2 破坏性技术创新失败相关研究现状第47-50页
    2.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破坏性创新——高技术行业技术进步新途径第51-83页
    3.1 技术进步是影响高技术行业绩效的主因第51-65页
        3.1.1 技术效率测度方法比较与选择第51-56页
        3.1.2 高技术产业TFP效率分析第56-64页
        3.1.3 计量分析结果总结第64-65页
    3.2 高新技术行业进行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65-69页
        3.2.1 技术壁垒挤压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空间第65-66页
        3.2.2 专利申请凸显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困境第66-69页
    3.3 破坏性技术创新——是威胁还是机遇?第69-78页
        3.3.1 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在位者和非在位者立场各异第69-72页
        3.3.2 破坏性技术创新对领先企业是威胁而不是机会第72-75页
        3.3.3 破坏性技术创新是处于劣势的落后者颠覆领先者的主要选择第75-78页
    3.4 破坏性技术创新——我国高技术行业技术进步的新思路第78-81页
        3.4.1 我国培育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基础优势明显第78-79页
        3.4.2 可使我国高技术产业突破技术引进的被动局面第79-81页
        3.4.3 破坏性技术创新更利于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第81页
    3.5 综述第81-82页
    3.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高技术行业破坏性技术创新技术动力分析第83-107页
    4.1 高技术行业破坏性技术创新评价模型第83-92页
        4.1.1 指标选择第83-85页
        4.1.2 高技术行业破坏性技术创新程度的测度第85-92页
    4.2 高技术行业破坏性技术创新动力模型第92-105页
        4.2.1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确定第93-97页
        4.2.2 模型分析第97-100页
        4.2.3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第100-105页
    4.3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高技术产业破坏性创新市场动力分析第107-141页
    5.1 前景理论概述第107-111页
        5.1.1 前景理论的基础:行为经济学第107-109页
        5.1.2 前景理论批判式继承期望效用理论第109-111页
        5.1.3 前景理论的术语与理论要点第111页
    5.2 用前景理论解释破坏性技术创新失败第111-123页
        5.2.1 创新的困惑第111-112页
        5.2.2 前景理论为解释破坏性技术创新市场失败提供新视角第112-115页
        5.2.3 基于前景理论的创新采纳模型第115-119页
        5.2.4 模型应用第119-122页
        5.2.5 综述第122-123页
    5.3 通过前摄调研洞察DTI需求第123-136页
        5.3.1 破坏性技术创新需要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第123-124页
        5.3.2 传统市场调研在DTI产品开发中的局限第124-127页
        5.3.3 前摄调研的界定第127-130页
        5.3.4 破坏性技术创新领域的前摄调研第130-136页
    5.4 应对消费者对破坏性技术创新的抵制心理第136-139页
        5.4.1 接受并管理消费者对创新所致变化的拒绝第136-137页
        5.4.2 最小化消费者对变化的抵制第137-139页
    5.5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六章 结论、管理启示与研究展望第141-148页
    6.1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第141-143页
    6.2 管理启示第143-144页
    6.3 未来研究展望——企业所处制度环境对破坏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第144-147页
        6.3.1 企业的组织结构第145-146页
        6.3.2 企业的资源基础第146页
        6.3.3 支持创业第146-147页
        6.3.4 劳动力流动程度第147页
    6.4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66页
附录: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6-167页
后记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影响企业现金流风险机理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工作价值观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工作投入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