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阐述 | 第18-27页 |
2.1 “网络红人” | 第18-20页 |
2.1.1 “网络红人”的含义 | 第18页 |
2.1.2 “网络红人”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3 “网络红人”的类型 | 第19-20页 |
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 第20-23页 |
2.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 | 第20-21页 |
2.2.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2.2.3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 第22-23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3-24页 |
2.3.2 网络传播学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2.3.3 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状况调查分析 | 第27-50页 |
3.1 关于“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问卷调查 | 第27-39页 |
3.1.1 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 第27页 |
3.1.2 问卷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27-39页 |
3.2 “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第39-44页 |
3.2.1 正面“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第39-41页 |
3.2.2 负面“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 第41-44页 |
3.3 负面“网络红人”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成因分析 | 第44-50页 |
3.3.1 社会成因分析 | 第44-45页 |
3.3.2 学校成因分析 | 第45-47页 |
3.3.3 网媒成因分析 | 第47-48页 |
3.3.4 个人成因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解决负面“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的有效路径 | 第50-61页 |
4.1 加强政府对“网络红人”宣传管理 | 第50-53页 |
4.1.1 完善网络相关法律制度 | 第50-51页 |
4.1.2 建立网络动态监管机制 | 第51-52页 |
4.1.3 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 | 第52-53页 |
4.2 加强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 | 第53-56页 |
4.2.1 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 | 第53-54页 |
4.2.2 建立价值观引导机制 | 第54-55页 |
4.2.3 完善校园网络文明建设 | 第55-56页 |
4.3 提升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 | 第56-58页 |
4.3.1 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 | 第56-57页 |
4.3.2 加强网络媒体个体自律 | 第57页 |
4.3.3 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 第57-58页 |
4.4 加强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践行与管理 | 第58-61页 |
4.4.1 确立正确人生价值目标 | 第58-59页 |
4.4.2 确立科学的名利观念 | 第59页 |
4.4.3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