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论文

面向机载光电平台的高性能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7-2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机载光电平台伺服控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基于框架的机载光电平台控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2 二级稳定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6-29页
第2章 机载光电平台模型分析与建模第29-53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机载光电平台运动模型及扰动特征分析第29-37页
        2.2.1 机载光电平台运动模型分析第29-35页
        2.2.2 机载光电平台扰动分析第35-37页
    2.3 紧凑型机载光电平台扰动模型建模及参数辨识第37-43页
        2.3.1 紧凑型机载光电平台线绕模型建模第37-41页
        2.3.2 紧凑型机载光电平台干扰模型参数辨识与优化第41-43页
    2.4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43-51页
        2.4.1 仿真验证第43-48页
        2.4.2 实验验证第48-51页
    2.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第53-81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干扰观测器及自抗扰方法扰动估计及补偿基本原理第54-57页
        3.2.1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控制方法基本原理第54-56页
        3.2.2 自抗扰方法扰动估计与补偿基本原理第56-57页
    3.3 干扰观测器及自抗扰控制扰动估计相似性分析第57-63页
        3.3.1 基于描述函数的相似性分析第57-60页
        3.3.2 频域特性分析第60-63页
    3.4 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第63-69页
        3.4.1 有限时间干扰观测器设计第63-64页
        3.4.2 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第64-69页
    3.5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69-78页
        3.5.1 仿真验证第69-71页
        3.5.2 实验验证第71-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4章 基于精细分层抗干扰的机载光电平台高性能鲁棒控制第81-105页
    4.1 引言第81页
    4.2 多源扰动噪声抑制和精细补偿第81-87页
        4.2.1 传感器噪声对干扰观测的影响以及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第81-85页
        4.2.2 紧凑型机载光电平台多传感器融合方法第85页
        4.2.3 多源扰动精细补偿方法第85-87页
    4.3 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扰动抑制方法第87-90页
        4.3.1 非奇异终端滑模方法第87-88页
        4.3.2 非奇异终端滑模方法稳定性分析第88-90页
    4.4 仿真及实验验证第90-103页
        4.4.1 仿真验证第90-93页
        4.4.2 实验验证第93-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5章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二级稳定执行器控制第105-123页
    5.1 引言第105页
    5.2 压电陶瓷驱动器非线性特征第105-109页
        5.2.1 迟滞特性第106-107页
        5.2.2 蠕变特性第107-108页
        5.2.3 其他特性第108-109页
    5.3 面向机载光电平台的压电陶瓷驱动器线性化控制算法第109-115页
        5.3.1 基于简化二阶多项式模型的压电陶瓷迟滞特性补偿第109-112页
        5.3.2 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压电陶瓷驱动器控制算法第112-115页
    5.4 实验验证第115-122页
        5.4.1 基于简化二阶多项式模型的压电陶瓷线性化补偿实验第115-117页
        5.4.2 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压电陶瓷驱动器控制实验第117-122页
    5.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7页
    6.1 论文总结第123-124页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24-125页
    6.3 研究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捷联制导体制下的制导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基光学望远镜的空间目标相对姿态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