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火箭、导弹论文--导弹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

捷联制导体制下的制导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28页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6-26页
        1.2.1 光学捷联制导导弹现有型号第16-21页
        1.2.2 光学捷联制导导弹制导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第21-26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捷联制导方法及其制导精度分析第28-46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目标-导弹相对运动方程和比例导引法第28-31页
    2.3 捷联制导体制下的捷联制导方法第31-37页
        2.3.1 坐标系定义第32-33页
        2.3.2 视线角解算第33页
        2.3.3 二维平面情况分析第33-34页
        2.3.4 积分比例导引法第34-36页
        2.3.5 比例导引法第36-37页
    2.4 捷联制导体制下的制导精度分析第37-45页
        2.4.1 线性伴随法第37-40页
        2.4.2 积分比例导引精度分析第40-43页
        2.4.3 比例导引法精度分析第43-45页
    2.5 本章小节第45-46页
第3章 捷联制导体制下稳定回路设计第46-74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导弹控制模型第47-51页
    3.3 解析方法设计稳定回路第51-58页
    3.4 基于H_∞和μ综合的导弹稳定回路设计第58-72页
        3.4.1 H_∞和μ综合控制基础理论第58-65页
        3.4.2 基于H_∞理论设计导弹稳定回路第65-68页
        3.4.3 基于μ综合理论设计导弹稳定回路第68-71页
        3.4.4 控制器降阶第71-72页
    3.5 本章小节第72-74页
第4章 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控制方法第74-94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数学模型建立第75-81页
        4.2.1 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第75-78页
        4.2.2 系统线性化第78-79页
        4.2.3 半捷联稳定平台传感器配置第79-81页
    4.3 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控制器设计第81-83页
    4.4 有限时间下基于LMI方法的半捷联导引头稳定平台控制器设计第83-90页
        4.4.1 线性矩阵不等式基础第83-85页
        4.4.2 稳定平台LPV模型第85-86页
        4.4.3 稳定平台有限时间有界控制器设计第86-90页
    4.5 仿真结果第90-92页
    4.6 本章小节第92-94页
第5章 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半实物仿真第94-114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第94-102页
        5.2.1 系统组成第94-96页
        5.2.2 仿真机系统设计第96-97页
        5.2.3 运动模拟部分设计第97-101页
        5.2.4 信号模拟部分第101-102页
    5.3 捷联式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标定第102-111页
        5.3.1 测角误差分析第102-104页
        5.3.2 标定方法研究第104-108页
        5.3.3 标定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08-111页
    5.4 本章小节第111-11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6页
    6.1 论文总结第114-115页
    6.2 研究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体期短期优饲对绵羊卵泡发育影响及其调控机理
下一篇:面向机载光电平台的高性能鲁棒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