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薄壁气缸套加工变形分析及工艺和夹具设计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气缸套珩磨加工变形的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影响气缸套珩磨内孔加工变形的因素第11-13页
        1.2.2 气缸套加工变形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气缸套加工变形分析方法第15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薄壁气缸套的工艺规程设计第17-27页
    2.2 工艺规程设计的基准面第18页
    2.3 工艺路线的制定第18-23页
    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第23-24页
    2.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薄壁气缸套的夹具设计第27-31页
    3.1 夹具概述第27页
    3.2 工件定位第27-28页
    3.3 夹紧方案设计第28页
    3.4 珩磨Φ63的孔第28-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薄壁气缸套的建模和静力学分析第31-37页
    4.1 静力学概述第31页
    4.2 薄壁气缸套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31-32页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4.3 求解设置第33-34页
    4.4 静力学分析结果第34-36页
    4.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薄壁气缸套加工过程的热变形分析第37-42页
    5.1 引言第37页
    5.2 热-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第37-38页
    5.3 热力计算第38-39页
    5.4 温度场分析结果第39-41页
    5.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六章 气缸套的加工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第42-49页
    6.1 研究意义第42页
    6.2 薄壁气缸套的模态分析第42-45页
        6.2.1 模态分析简介第42-43页
        6.2.2 载荷与边界条件第43页
        6.2.3 模态分析结果第43-45页
    6.3 气缸套的珩磨过程中的谐响应分析第45-48页
        6.3.1 谐响应分析简介第45-46页
        6.3.2 珩磨油石的工作压力第46页
        6.3.3 珩磨油石工作压力的选择第46-47页
        6.3.4 载荷与约束施加约束第47页
        6.3.5 谐响应分析结果第47-48页
    6.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7.1 结论第49页
    7.2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铋氧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蛋形耐压封头仿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