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8页 |
1 选题缘由 | 第7-9页 |
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3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序言 | 第18-20页 |
第1章 冷战后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族群政策 | 第20-32页 |
1.1 苏联解体后两国的族群现状 | 第20-22页 |
1.1.1 乌克兰独立时的族群状况 | 第20-21页 |
1.1.2 哈萨克斯坦的族群状况 | 第21-22页 |
1.2 乌克兰的族群政策 | 第22-27页 |
1.3 哈萨克斯坦的族群政策 | 第27-30页 |
1.4 两国族群政策特点及评析 | 第30-32页 |
第2章 对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冷战后族群政策流程的比较 | 第32-45页 |
2.1 对两国政治框架的比较 | 第32-36页 |
2.1.1 乌克兰的政体演变 | 第32-34页 |
2.1.2 哈萨克斯坦的政体 | 第34页 |
2.1.3 两国政治框架的比较 | 第34-36页 |
2.2 对两国族群政策流程的比较 | 第36-42页 |
2.2.1 民意舆论形成的比较 | 第36-38页 |
2.2.2 族群政策的议程设置比较 | 第38-41页 |
2.2.3 族群政策的环境拟态比较 | 第41-42页 |
2.3 对两国族群政策实施效果的比较 | 第42-45页 |
第3章 影响乌克兰和哈萨克斯族群政策选择的内外因素 | 第45-54页 |
3.1 影响乌克兰的群政策选择的内外因素 | 第45-48页 |
3.2 影响哈萨克斯坦群政策选择的内外因素 | 第48-50页 |
3.3 影响因素的共性和差异 | 第50-54页 |
第4章 两国族群政治发展的前景和对策 | 第54-62页 |
4.1 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族群政治的发展前景 | 第54页 |
4.1.1 两国族群政策的走向 | 第54页 |
4.2 处理族群关系的方法 | 第54-60页 |
4.2.1 国家政府层次 | 第55-57页 |
4.2.2 地域族裔群体层次 | 第57-59页 |
4.2.3 主观思想性层面 | 第59-60页 |
4.3 对两国族群政策的尝试性修正 | 第60-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