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桑论文--桑树生理、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桑树耐低磷胁迫性能及相关基因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植物应对低磷胁迫及磷转运基因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第15-23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低磷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应对反应第15-17页
        1.2.1 根系形态重塑第16页
        1.2.2 根系分泌物增加第16-17页
        1.2.3 磷转运蛋白的表达第17页
        1.2.4 植物体内磷代谢变化第17页
    1.3 植物的磷转运蛋白—PHT1家族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PHT1家族成员及结构特征第18页
        1.3.2 PHT1家族磷转运子的生化特征第18页
        1.3.3 PHT1家族磷转运子的时空表达第18页
        1.3.4 PHT1家族磷转运子调控机制第18-19页
    1.4 植物应对低磷胁迫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1 PHO2-miR399-PHR1信号通路第19页
        1.4.2 低磷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第19-2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桑树耐低磷胁迫相关性状分析第23-33页
    2.1 植物材料与处理方法第23-26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页
        2.1.2 MS培养基配制第23-26页
        2.1.3 处理方法第26页
    2.2 低磷胁迫下桑树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第26-29页
        2.2.1 低磷胁迫下桑树根形态变化实验第26-27页
        2.2.2 低磷胁迫对桑树保护酶活性测定实验第27-29页
    2.3 低磷胁迫对桑树根系和保护酶的影响情况分析第29-31页
        2.3.1 低磷胁迫下桑树根系变化第29-30页
        2.3.2 低磷胁迫对桑树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低磷胁迫下桑树磷转运基因表达分析第33-67页
    3.1 植物材料与处理方法第33页
        3.1.1 植物材料第33页
        3.1.2 处理方法第33页
    3.2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33-35页
        3.2.1 抽提方法第34页
        3.2.2 RNA质量检测第34-35页
    3.3 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第35页
    3.4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第35-36页
        3.4.1 引物设计第35页
        3.4.2 目的基因PCR扩增第35-36页
    3.5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目的片段回收第36-37页
        3.5.1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6页
        3.5.2 目的片段胶回收第36-37页
    3.6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第37-38页
    3.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38页
        3.7.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3.7.2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38页
    3.8 目的基因测序及验证第38-39页
    3.9 桑树PHT1基因克隆结果及分析第39-40页
    3.10 目的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58页
        3.10.1 桑树MaPHT1基因的序列分析第40-44页
        3.10.2 MaPHT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第44-46页
        3.10.3 MaPHT1蛋白质的结构预测第46-48页
        3.10.4 MaPH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第48-56页
        3.10.5 构建PHT1进化树第56-58页
    3.11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第58页
    3.12 桑树MaPHT1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8-65页
        3.12.1 MaPHT1在桑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第59页
        3.12.2 MaHT1;4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9-62页
        3.12.3 MaHT1;7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62-63页
        3.12.4 MaHT1;9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63-65页
    3.13 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桑树低磷胁迫转录组分析第67-75页
    4.1 样品选定与处理第67页
    4.2 低磷胁迫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第67-72页
        4.2.1 转录组实验数据概况第67-68页
        4.2.2 差异基因表达趋势分析第68-69页
        4.2.3 差异基因GO分类分析第69页
        4.2.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69-72页
    4.3 差异基因表达量的验证第72-73页
        4.3.1 差异基因筛选第72-73页
        4.3.2 差异基因验证第73页
    4.4 小结第73-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附录 PCR引物列表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鸡肠道乳杆菌发酵中药制剂及其抗新城疫病毒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miR-1的鉴定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