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米仓山前带长兴—飞仙关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论文题目来源第9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页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9-12页
        1.3.1 研究现状第9-12页
        1.3.2 存在问题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思路第13页
        1.4.3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5 完成的工作及主要成果第14-17页
        1.5.1 完成的工作第14-15页
        1.5.2 主要成果第15-17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7-22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7页
    2.2 地层特征第17-18页
    2.3 川东北不同时期礁滩相储层发育特征第18-22页
        2.3.1 长兴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18-19页
        2.3.2 飞仙关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19-22页
第3章 成藏地质条件第22-58页
    3.1 烃源特征第22-24页
        3.1.1 烃源岩发育层位及分布第22页
        3.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第22页
        3.1.3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第22页
        3.1.4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第22-23页
        3.1.5 烃源岩生烃强度第23-24页
    3.2 储层沉积相平面展布第24-29页
        3.2.1 长兴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24-25页
        3.2.2 飞仙关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25-29页
    3.3 储层特征第29-42页
        3.3.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第29-32页
        3.3.2 储层的孔隙类型第32-33页
        3.3.3 储层的物性特征第33-34页
        3.3.4 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序列第34-41页
        3.3.5 储层主要控制因素及有利储层展布第41-42页
    3.4 米仓山前油气保存条件第42-54页
        3.4.1 四川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研究方法概述第42-43页
        3.4.2 川东北米仓山前带膏岩盖层展布第43-46页
        3.4.3 米仓山前带大气水下渗及保存条件的关系第46-51页
        3.4.4 通南巴-南江区块单井保存条件剖析第51-54页
    3.5 保存与散失模式第54-58页
        3.5.1 保存条件平面模式第54-57页
        3.5.2 保存条件剖面综合模式第57-58页
第4章 油气成藏演化及主控因素第58-72页
    4.1 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第58-65页
        4.1.1 单井生烃史模拟第58-60页
        4.1.2 过井剖面的生烃史模拟第60-65页
    4.2 典型单井古油层分布特征第65-69页
        4.2.1 金溪2井气藏解剖第65页
        4.2.2 九龙1井气藏解剖第65-66页
        4.2.3 新黑池1井气藏解剖第66-67页
        4.2.4 河坝1井气藏解剖第67-69页
    4.3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第69-72页
        4.3.1 重点区带油气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分析第69-70页
        4.3.2 米仓山前带天然气富集规律及有利区带优选第70-72页
第5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北页岩气重点分布区现今地应力特征研究
下一篇:东濮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主控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