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

教育知识的反思与建构--以“新教育实验”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33页
    (一)问题提出第11-20页
        1、对教育知识观的反思:从分裂走向综合第11-16页
        2、对“新教育实验”的自觉反思第16-20页
    (二)研究意义第20-21页
    (三)研究综述第21-31页
        1、国外研究文献概述第21-25页
        2、国内研究文献概述第25-30页
        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价第30-31页
    (四)研究思路第31-32页
    (五)研究方法第32页
    (六)研究可能的创新第32-33页
二、价值取向的教育知识第33-48页
    (一)精神科学与教育知识第33-36页
        1、精神科学及文化教育学的兴起第33-34页
        2、在精神文化中理解教育第34-35页
        3、解释学视角下理解教育第35-36页
    (二)现象学与教育知识第36-40页
        1、现象学及现象学教育学的兴起第37-38页
        2、教育生活世界的描述第38-39页
        3、生活体验研究的方法第39-40页
    (三)批判理论与教育知识第40-45页
        1、批判理论及批判教育学的兴起第41-42页
        2、以人类解放为目的的教育知识第42-43页
        3、以弱势群体为立场的教育知识第43-45页
    (四)价值取向的教育知识反思与批判第45-48页
        1、哲学教育知识及其特征第45-46页
        2、价值取向教育知识的偏向性第46-48页
三、科学取向的教育知识第48-62页
    (一)心理学实验与教育知识第48-51页
        1、实验心理学与教育第48-50页
        2、“实验教育学”的提出第50-51页
    (二)学校实验、准实验与教育知识第51-55页
        1、学校实验:实验教育学革新第51-52页
        2、学校教育实验:一种准实验第52-53页
        3、一些典型的学校教育实验第53-55页
    (三)教育测量、统计与教育知识第55-59页
        1、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学应用第55-56页
        2、教育测量:统计分析的典型资料第56-59页
    (四)科学取向的教育知识反思与批判第59-62页
        1、科学教育知识及其特征第59-60页
        2、科学取向教育知识的偏向性第60-62页
四、行动取向的教育知识第62-76页
    (一)文化运动与教育知识第62-66页
        1、文艺复兴与教育知识第62-63页
        2、宗教改革与教育知识第63-65页
        3、启蒙运动与教育知识第65-66页
    (二)科技革命与教育知识第66-69页
        1、工业革命与教育知识第66-67页
        2、数字革命与教育知识第67-69页
    (三)社会变革与教育知识第69-74页
        1、资产阶级革命与教育知识第69-71页
        2、十月革命与苏联教育知识第71-72页
        3、五四运动与中国教育知识第72-74页
    (四)行动取向的教育知识反思与批判第74-76页
        1、实践教育知识及其特征第74-75页
        2、行动取向教育知识的偏向性第75-76页
五、综合取向的教育知识第76-95页
    (一)进步主义的教育知识第76-88页
        1、进步主义之哲学教育知识第76-82页
        2、进步主义之科学教育知识第82-83页
        3、进步主义之实践教育知识第83-88页
    (二)要素主义的教育知识第88-93页
        1、要素主义之哲学教育知识第88-90页
        2、要素主义之科学教育知识第90-92页
        3、要素主义之实践教育知识第92-93页
    (三)以往综合取向的教育知识反思第93-95页
六、案例分析:“新教育实验”的教育知识第95-117页
    (一)“新教育实验”综合取向的教育知识建构第95-107页
        1、“新教育实验”的哲学教育知识第95-100页
        2、“新教育实验”的科学教育知识第100-101页
        3、“新教育实验”的实践教育知识第101-105页
        4、“新教育实验”三类教育知识之间的联系第105-107页
    (二)“新教育实验”教育知识建构的实现路径第107-116页
        1、构建认识主体第107-109页
        2、明确认识客体第109-110页
        3、确定研究思路第110-113页
        4、加强传播推广第113-116页
    (三)一种综合取向的教育知识建构第116-117页
结语第117-122页
    (一)教育知识的性质总结第117-119页
        1、教育知识的总体特征第117页
        2、教育知识的真善美统一第117-119页
    (二)“新教育实验”的教育知识建构之路第119-120页
    (三)不足之处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叠氮胸腺抑制角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鼓槌石斛花色花香形成分子调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