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

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汽车前舱盖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7页
    1.2 国内外复合材料汽车前舱盖研究现状第17页
    1.3 国内外行人保护法规第17-18页
    1.4 国内外前舱盖行人保护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复合材料的力学基础及行人头部保护理论第21-32页
    2.1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第21-27页
        2.1.1 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其分类第21-22页
        2.1.2 复合材料的强度及失效准则第22-25页
        2.1.3 LGFT复合材料简介第25-27页
    2.2 行人头部保护理论第27-31页
        2.2.1 行人头部损伤评价标准第27页
        2.2.2 儿童头型冲击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7-30页
        2.2.3 儿童头型冲击器模型标定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LGF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第32-44页
    3.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标准第32-33页
    3.2 拉伸性能试验第33-39页
        3.2.1 LGFT材料拉伸试验第33-36页
        3.2.2 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的测定第36-37页
        3.2.3 LGFT材料拉伸试验与仿真对标第37-39页
    3.3 弯曲性能试验第39-41页
        3.3.1 LGFT材料三向弯曲试验第39-40页
        3.3.2 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的测定第40-41页
    3.4 冲击性能试验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前舱盖初始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44-59页
    4.1 前舱盖初始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第44-46页
        4.1.1 初始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4.1.2 初始模型的网格划分第45-46页
        4.1.3 初始模型材料参数的设置第46页
    4.2 初始模型的刚度分析第46-50页
        4.2.1 扭转刚度分析第46-48页
        4.2.2 侧向刚度分析第48-49页
        4.2.3 锁扣刚度分析第49-50页
    4.3 初始模型的模态分析第50-52页
    4.4 基于儿童头部保护的初始模型安全性分析第52-57页
        4.4.1 行人头型冲击器试验标准第52-54页
        4.4.2 儿童头型冲击器撞击初始模型的建立第54页
        4.4.3 安全性结果分析第54-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LGFT复合材料前舱盖结构设计及优化第59-77页
    5.1 前舱盖复合材料替换及结构改进第59-63页
        5.1.1 前舱盖复合材料替换第59-60页
        5.1.2 前舱盖等刚度替换设计第60-62页
        5.1.3 LGFT材料前舱盖模型结构初步改进第62-63页
    5.2 LGFT材料前舱盖设计因素分析第63-67页
        5.2.1 LGFT材料前舱盖外板厚度分析第63-64页
        5.2.2 LGFT材料前舱盖内板厚度分析第64-65页
        5.2.3 LGFT材料前舱盖内板结构布置分析第65-67页
    5.3 LGFT材料前舱盖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第67-71页
        5.3.1 试验因数水平的确定及正交表的选取第67-68页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8-71页
    5.4 儿童头模撞击LGFT材料前舱盖试验验证第71-74页
        5.4.1 前舱盖实体模型的获取第71-72页
        5.4.2 试验台的搭建第72页
        5.4.3 试验与仿真的结果比较第72-74页
    5.5 LGFT材料前舱盖性能校核第74-76页
        5.5.1 优化后两种前舱盖HIC值对比第74页
        5.5.2 优化后两种前舱盖刚度与模态对比第74-76页
    5.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渝地区油田井场钻前道路固化土路面设计指标研究
下一篇: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制造执行系统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