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0.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0.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0.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0.4.1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8页 |
0.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 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5页 |
1.1 税制结构优化理论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19-22页 |
1.1.1 税制结构优化理论 | 第19-20页 |
1.1.2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20-22页 |
1.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机理分析 | 第22-25页 |
1.2.1 税制结构从供给侧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 第22-24页 |
1.2.2 税制结构从需求侧影响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 第24-25页 |
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分析 | 第25-49页 |
2.1 现阶段我国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现状 | 第25-31页 |
2.1.1 “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 第25-26页 |
2.1.2 改革消费税制度,引导发展绿色产业 | 第26-27页 |
2.1.3 推进绿色税制改革,优化资源型产业发展 | 第27-29页 |
2.1.4 加快所得税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 第29-31页 |
2.2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总量效应分析 | 第31-39页 |
2.2.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2.2.2 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2页 |
2.2.3 模型旳选择及建立 | 第32-33页 |
2.2.4 协整检验 | 第33-34页 |
2.2.5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34-35页 |
2.2.6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5-38页 |
2.2.7 方差分解分析 | 第38-39页 |
2.3 税制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效应分析 | 第39-47页 |
2.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2.3.2 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2.3.3 模型的选择及建立 | 第41页 |
2.3.4 协整检验 | 第41-42页 |
2.3.5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42-44页 |
2.3.6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4-46页 |
2.3.7 方差分解分析 | 第46-47页 |
2.4 基本结论 | 第47-49页 |
3 我国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3.1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9-51页 |
3.1.1 流转税内部结构失衡,抑制产业结构调整 | 第49-50页 |
3.1.2 所得税比重仍偏低,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 第50页 |
3.1.3 绿色税制体系不健全,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0-51页 |
3.2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1-54页 |
3.2.1 税制设计未综合考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51-52页 |
3.2.2 税制设计片面强调税收的财政收入功能 | 第52页 |
3.2.3 税收征管水平不高制约税制结构调整 | 第52-54页 |
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税制结构优化建议 | 第54-61页 |
4.1 优化流转税内部税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54-55页 |
4.1.1 优化增值税,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 第54页 |
4.1.2 优化消费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4-55页 |
4.2 大力推进所得税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第55-56页 |
4.2.1 优化企业所得税激励机制,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 第55-56页 |
4.2.2 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56页 |
4.3 逐步健全绿色税制体系,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 第56-58页 |
4.3.1 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发展 | 第56-57页 |
4.3.2 完善环境保护税,推动环境保护型产业发展 | 第57-58页 |
4.4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58-61页 |
4.4.1 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 第58-59页 |
4.4.2 立足“三化”提高征收管理水平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