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桥梁桩基的汉延渠渠堤边坡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沿河(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边坡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方案 | 第17-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3 主要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理论与工程概况 | 第19-50页 |
2.1 滑坡因素及模式 | 第19-20页 |
2.1.1 边坡类型 | 第19页 |
2.1.2 边坡破坏模式 | 第19-20页 |
2.1.3 影响土坡稳定性的因素 | 第20页 |
2.2 刚体极限平衡法 | 第20-28页 |
2.2.1 库伦-莫尔(Mohr)理论 | 第20-23页 |
2.2.2 安全系数的定义与取值 | 第23页 |
2.2.3 瑞典圆弧法(普通条分法) | 第23-24页 |
2.2.4 圆弧滑动面的毕肖普法 | 第24-26页 |
2.2.5 非圆弧滑动面的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3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28-39页 |
2.3.1 基本矩阵方程 | 第29-30页 |
2.3.2 本构模型 | 第30-38页 |
2.3.3 强度折减技术 | 第38-39页 |
2.4 依托工程概况 | 第39-46页 |
2.4.1 项目概况 | 第39-41页 |
2.4.2 气象水文 | 第41-43页 |
2.4.3 地形、地貌 | 第43页 |
2.4.4 地质构造 | 第43-44页 |
2.4.5 地层岩性 | 第44-46页 |
2.5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 第46-48页 |
2.5.1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2.5.2 ABAQUS的非线性求解原理 | 第47-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桩基开挖对渠堤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50-61页 |
3.1 边坡开挖的内部力学分析 | 第50-51页 |
3.2 量纲系统的确定 | 第51-52页 |
3.3 构建模型尺寸 | 第52页 |
3.4 材料参数选取 | 第52-53页 |
3.5 边坡失稳判据 | 第53页 |
3.6 模型边界条件以及载荷的确定 | 第53-54页 |
3.7 网格划分 | 第54-55页 |
3.8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3.8.1 折减破坏时等效应力分布 | 第55-56页 |
3.8.2 折减破坏时位移分布 | 第56-57页 |
3.8.3 折减破坏时塑性贯通区 | 第57-58页 |
3.8.4 安全系数分布 | 第58-60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桩基植入对渠堤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61-73页 |
4.1 模型尺寸与材料参数选取 | 第61-62页 |
4.2 定义接触 | 第62-68页 |
4.2.1 接触面理论 | 第62-66页 |
4.2.2 定义接触面与约束 | 第66-67页 |
4.2.3 定义边界条件与荷载 | 第67-68页 |
4.2.4 网格划分 | 第68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4.3.1 设计桩位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8-70页 |
4.3.2 对比桩位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水位变化对渠堤边坡稳定性影响 | 第73-82页 |
5.1 水位下降的三种模式 | 第73-74页 |
5.2 水位骤降与缓降的判别 | 第74页 |
5.3 流固耦合有限元计算理论基础与数值实施 | 第74-76页 |
5.3.1 考虑静水压力的多孔介质静力平衡方程 | 第74-75页 |
5.3.2 连续性方程 | 第75页 |
5.3.3 有限元计算 | 第75-76页 |
5.4 参数选取与模型建立 | 第76-77页 |
5.5 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5.5.1 水位缓降模式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7-78页 |
5.5.2 水位骤降模式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8-79页 |
5.5.3 骤降与缓降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