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臭氧对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3-20页
    1.1 近地层臭氧浓度现状和趋势第13-14页
    1.2 臭氧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响应机制第14-18页
        1.2.1 臭氧对植物形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4页
        1.2.2 臭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第14-15页
        1.2.3 臭氧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第15-17页
        1.2.4 臭氧对植物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7-18页
    1.3 逆境生长后恢复期植物生理及分子方面的响应情况第18-19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第19-20页
第2章 臭氧长期及短期熏蒸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0-2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试验地与实验设备第20页
        2.1.2 实验材料第20页
        2.1.3 实验设计第20页
        2.1.4 农艺性状测定方法第20-21页
        2.1.5 数据分析第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2页
    2.3 讨论第22-23页
    2.4 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臭氧胁迫期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抗逆基因表达情况第24-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3.1.1 实验材料第24页
        3.1.2 实验设计第24页
        3.1.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24页
        3.1.4 抗逆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测定方法第24-27页
        3.1.5 数据分析第27-2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8-38页
        3.2.1 臭氧对胁迫期大豆叶片O_2~(.-)产生速率与H_2O_2含量的影响第29页
        3.2.2 臭氧熏蒸对胁迫期大豆叶片抗坏血酸及谷胱甘肽的影响第29-31页
        3.2.3 臭氧熏蒸对胁迫期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1-33页
        3.2.4 臭氧熏蒸对胁迫期大豆叶片膜质过氧化情况的影响第33-34页
        3.2.5 臭氧熏蒸对胁迫期大豆叶片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34-38页
    3.3 讨论第38-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臭氧胁迫后恢复期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抗逆基因表达的情况第45-6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4.1.1 试验材料第45页
        4.1.2 实验设计第45页
        4.1.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45页
        4.1.4 抗逆基因表达指标测定方法第45页
        4.1.5 数据分析第45-4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6-56页
        4.2.1 臭氧熏蒸对恢复期大豆叶片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第47-48页
        4.2.2 臭氧熏蒸对恢复期大豆叶片抗坏血酸及谷胱甘肽的影响第48-49页
        4.2.3 臭氧熏蒸对恢复期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9-52页
        4.2.4 臭氧熏蒸对恢复期大豆叶片膜质过氧化情况的影响第52页
        4.2.5 臭氧熏蒸对恢复期大豆叶片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第52-56页
    4.3 讨论第56-61页
    4.4 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第62-64页
    5.1 臭氧长期及短期熏蒸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第62页
    5.2 臭氧胁迫期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抗逆基因表达情况第62页
    5.3 臭氧胁迫后恢复期大豆抗氧化系统活性及抗逆基因表达的情况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附录 A 主要缩略词表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CO2浓度升高水平对稻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AEZ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差时空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