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用材料论文--其他特种用途的材料论文

超疏水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4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固体表面的超疏水理论第15-21页
        1.2.1 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第15-18页
        1.2.2 超疏水性的基本理论第18-21页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第21-30页
        1.3.1 刻蚀法第22-24页
        1.3.2 气相沉积法第24-25页
        1.3.3 电化学方法第25-26页
        1.3.4 水热法第26-27页
        1.3.5 溶胶-凝胶法第27-28页
        1.3.6 静电纺丝法第28-29页
        1.3.7 层层自组装法第29-30页
        1.3.8 模板法第30页
    1.4 超疏水表面的应用现状第30-33页
        1.4.1 自清洁表面第31页
        1.4.2 减阻表面第31页
        1.4.3 防腐蚀第31-32页
        1.4.4 防雾防覆冰第32页
        1.4.5 微流体控制第32页
        1.4.6 油水分离应用第32-33页
        1.4.7 环境监测应用第33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第2章 超疏水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方法第34-42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4-35页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5页
    2.4 超疏水碳质微锥阵列的制备第35-37页
        2.4.1 以泡沫镍为基底制备微锥阵列第35-36页
        2.4.2 以镍网为基底制备微锥阵列第36-37页
    2.5 疏水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第37-39页
    2.6 超疏水金刚石微球的制备第39页
    2.7 样品的测试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9-41页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9-40页
        2.7.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0页
        2.7.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0页
        2.7.4 X射线衍射(XRD)第40页
        2.7.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0页
        2.7.6 拉曼光谱测试(Raman)第40-41页
        2.7.7 静态接触角测试第41页
        2.7.8 油水分离测试第41页
        2.7.9 电化学测试第41页
    2.8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超疏水碳质微锥阵列的性能及应用研究第42-74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超疏水碳质微锥阵列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43-51页
        3.2.1 以泡沫镍为骨架制备碳质微锥阵列第43-47页
        3.2.2 以镍网为骨架制备碳质微锥阵列第47-51页
    3.3 制备工艺对碳质微锥生长的影响第51-59页
        3.3.1 以泡沫镍为骨架的制备工艺及影响第51-55页
            3.3.1.1 温度对碳质微锥生长的影响第52-54页
            3.3.1.2 反应时间对碳质微锥生长的影响第54-55页
        3.3.2 以镍网为骨架的制备工艺及影响第55-58页
            3.3.2.1 温度对碳质微锥生长的影响第55-56页
            3.3.2.2 反应时间对碳质微锥生长的影响第56-58页
        3.3.3 碳质微锥阵列的生长机理分析第58-59页
    3.4 超疏水碳质微锥阵列的性能研究第59-68页
        3.4.1 以泡沫镍为基底的碳质微锥阵列的性能研究第59-64页
            3.4.1.1 泡沫镍复合材料的特殊浸润性第59-60页
            3.4.1.2 不同pH值对泡沫镍复合材料浸润性能的影响第60-63页
            3.4.1.3 泡沫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第63-64页
        3.4.2 以镍网为基底的碳质微锥阵列的性能研究第64-68页
            3.4.2.1 镍网复合材料的特殊浸润性第64-66页
            3.4.2.2 不同pH值对镍网复合材料浸润性能的影响第66-68页
    3.5 碳质微锥阵列的应用第68-73页
        3.5.1 应用于油水分离第68-71页
        3.5.2 应用于能量储存第71-73页
    3.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疏水金刚石薄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74-9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疏水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第74-79页
    4.3 制备工艺对疏水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第79-85页
        4.3.1 纳米金刚石籽晶对形核密度的影响第79-82页
        4.3.2 温度和时间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第82-84页
        4.3.3 氧化温度和时间对金刚石薄膜形貌的影响第84-85页
    4.4 多孔金刚石薄膜的润湿性能第85-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5章 超疏水金刚石微球的性能及应用研究第90-107页
    5.1 引言第90页
    5.2 超疏水金刚石微球的形貌及成分分析第90-94页
    5.3 制备工艺对超疏水金刚石微球生长的影响第94-97页
        5.3.1 温度对金刚石微球生长的影响第94-95页
        5.3.2 CH_4浓度对金刚石微球生长的影响第95-97页
    5.4 金刚石微球的性能研究第97-101页
        5.4.1 金刚石微球的特殊浸润性能第97-98页
        5.4.2 pH值对金刚石微球润湿性的影响第98-99页
        5.4.3 金刚石微球的力学性能第99-101页
    5.5 超疏水金刚石微球的应用第101-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个人简历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冲击作动式贯入器及其月壤剖面贯入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透水性沥青路面径流污染物净化及降温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