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支持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社会支持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二) 教育支持研究历史 | 第13-15页 |
(三) 教育支持的概念与分类研究 | 第15页 |
(四) 社会支持与教育支持的实证研究 | 第15-16页 |
四、以往研究不足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 缺乏相关理论 | 第16页 |
(二) 缺乏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的具体研究 | 第16页 |
(三) 关于特殊学生教育支持研究较少 | 第16页 |
(四) 本研究的创新 | 第16-17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 培智学校 | 第17页 |
(二) 智力落后学生 | 第17页 |
(三) 教育支持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调查法 | 第18页 |
(二) 访谈法 | 第18-19页 |
三、研究工具 | 第19页 |
(一) 自编《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支持状况调查》 | 第19页 |
(二) 访谈提纲 | 第19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19-21页 |
(一) 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范畴和理论依据 | 第19页 |
(二) 编写调查表和访谈提纲 | 第19-20页 |
(三) 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 第20页 |
(四) 数据整理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1-32页 |
一、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教育支持的比较分析 | 第21-28页 |
(一)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教育支持内容的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二)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与普通学校学生教育支持来源的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二、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一般特点分析 | 第28-32页 |
(一)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内容的分析结果 | 第28-29页 |
(二)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主体的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三)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的年级差异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32-38页 |
一、结论 | 第32页 |
(一)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在物质支持、知识信息支持和教育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学校学生;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的精神情感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 | 第32页 |
(二)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在国家、社区和学校和教育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普通学校学生,其中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在国家、社区和学校的精神情感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知识信息支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校学生 | 第32页 |
(三)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知识信息支持则更为丰富 | 第32页 |
(四)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 第32页 |
二、教育建议 | 第32-38页 |
(一) 更新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观念 | 第32-34页 |
(二) 完善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支持体系 | 第34-35页 |
(三) 学校要承担联结家庭、社区和国家教育支持的任务 | 第35-37页 |
(四) 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教育支持活动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1 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的教育支持状况调查(教师使用) | 第42-44页 |
附录 2 访谈提纲(教师使用)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