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4-3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6页 |
1.1.1 宏观背景:时空视角下的经济发展进程分析 | 第14-18页 |
1.1.2 行业背景:网约车出行新业态的形成 | 第18-26页 |
1.2 概念界定、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6-33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26-30页 |
1.2.2 问题提出 | 第30-31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1.3.1 解释性研究 | 第34页 |
1.3.2 案例研究法 | 第34-35页 |
1.3.3 对比研究法 | 第35-36页 |
1.4 技术路线图与内容安排 | 第36-38页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38-5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38-43页 |
2.1.1 时空经济理论 | 第38-41页 |
2.1.2 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 | 第41-43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43-51页 |
2.2.1 关于“网约车”的研究综述 | 第43-46页 |
2.2.2 关于平台经济的文献综述 | 第46-5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3 解释框架:注重特定时空视角的平台化供需匹配 | 第54-86页 |
3.1 重视“特定时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 | 第55-56页 |
3.2 特定时空中个体异质性需求分析 | 第56-63页 |
3.2.1 个体主观偏好决定了需求的特定性 | 第57-60页 |
3.2.2 时空场景不同放大了需求的特定性 | 第60-63页 |
3.3 特定时空中的分布式供给分析 | 第63-67页 |
3.3.1 面向需求的分布式供给 | 第63-65页 |
3.3.2 处理具体时空关系的特定主体 | 第65-67页 |
3.4 特定时空中的平台匹配机制 | 第67-85页 |
3.4.1 平台商业模式的发展 | 第68-71页 |
3.4.2 平台匹配的特征研究 | 第71-77页 |
3.4.3 平台匹配与“汰劣”机制 | 第77-80页 |
3.4.4 要素与秩序间两难冲突 | 第80-8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4 特定时空视角下出行服务体系研究 | 第86-104页 |
4.1 基于时空经济视角的出行服务体系分析 | 第86-96页 |
4.2 传统出租车行业管制的形成及其困境 | 第96-101页 |
4.3 网约车在出行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 第101-104页 |
5 网约车平台匹配的特定出行供需市场 | 第104-136页 |
5.1 网约车平台通过场景构建实现“需求响应” | 第104-110页 |
5.1.1 网约车出行中的“需求响应” | 第104-108页 |
5.1.2 个体出行需求的满足程度评价 | 第108-110页 |
5.2 网约车平台的虚拟平台化供给 | 第110-116页 |
5.2.1 组织方式的虚拟化 | 第111-113页 |
5.2.2 组织形态的平台化 | 第113-116页 |
5.3 网约车平台供需匹配规则的经济解释 | 第116-123页 |
5.3.1 算法主导的平台派单规则 | 第116-118页 |
5.3.2 挂钩派单的司乘互评机制 | 第118-120页 |
5.3.3 网约车筛选中的汰劣机制 | 第120-123页 |
5.4 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塑造能力与问题 | 第123-134页 |
5.4.1 资本推动匹配市场快速成型 | 第123-126页 |
5.4.2 平台创新拓展匹配业态形式 | 第126-130页 |
5.4.3 平台垄断匹配市场的隐忧 | 第130-132页 |
5.4.4 安全:平台经营的“第一性原则” | 第132-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6 网约车新政评述 | 第136-156页 |
6.1 中外网约车平台管理政策总结 | 第136-140页 |
6.2 地方网约车实施细则的适应性研究 | 第140-147页 |
6.3 地方网约车细则对网约车平台的约束 | 第147-152页 |
6.3.1 过严的管理导致“平台性”的削弱 | 第147-150页 |
6.3.2 供给锐减造成个性化出行得不到满足 | 第150-152页 |
6.4 网约车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152-15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7 结语 | 第156-16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56-157页 |
7.2 创新点 | 第157-158页 |
7.3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8页 |
图索引 | 第168-170页 |
表索引 | 第170-1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2-1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