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2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2.1 旅游资源 | 第11页 |
2.2 传统文化资源 | 第11-12页 |
2.3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 | 第12页 |
2.4 旅游开发 | 第12页 |
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1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1 传统文化资源研究 | 第15页 |
1.2 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利用研究 | 第15-17页 |
1.3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研究 | 第17-18页 |
1.4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 第18-19页 |
1.5 评述与启发 | 第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 | 第19页 |
2.2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 第21-48页 |
1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 第21-26页 |
1.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1.2 安徽省旅游资源概况 | 第21-23页 |
1.3 安徽省旅游发展概况 | 第23-26页 |
1.4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范畴 | 第26页 |
2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 第26-42页 |
2.1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 第26-27页 |
2.2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 第27-36页 |
2.3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 第36-42页 |
3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 第42-46页 |
4 结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 第48-57页 |
1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特点 | 第48-50页 |
1.1 双重价值属性 | 第48页 |
1.2 区域差异性 | 第48-49页 |
1.3 独立性和垄断性 | 第49页 |
1.4 时代融合性 | 第49-50页 |
2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 第50-51页 |
2.1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 第50-51页 |
3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 第51-56页 |
3.1 优势 | 第51-53页 |
3.2 劣势 | 第53-54页 |
3.3 机遇 | 第54-55页 |
3.4 挑战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 | 第57-67页 |
1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原则 | 第57-60页 |
1.1 有效保护,因地制宜的原则 | 第57-58页 |
1.2 凸显特色,保持本真的原则 | 第58页 |
1.3 市场导向,综合利用的原则 | 第58-59页 |
1.4 资源联动,共生共荣的原则 | 第59-60页 |
2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方式 | 第60-62页 |
2.1 整合利用方式 | 第60-61页 |
2.2 专项利用方式 | 第61-62页 |
2.3 体验性利用方式 | 第62页 |
2.4 构建完整旅游产品体系 | 第62页 |
3 安徽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利用模式总结 | 第62-65页 |
3.1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一般利用模式 | 第63-64页 |
3.2 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利用模式 | 第64-65页 |
4 结论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7-69页 |
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2 论文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