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7页 |
1.2.1 数字稳像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全局运动矢量估计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全局运动矢量估计方法介绍 | 第19-26页 |
2.1 相位相关法 | 第19-20页 |
2.2 块匹配法 | 第20-22页 |
2.3 SIFT特征提取法 | 第22-25页 |
2.3.1 尺度空间极值点检测 | 第23页 |
2.3.2 精确确定极值点位置 | 第23-24页 |
2.3.3 确定特征点方向 | 第24页 |
2.3.4 特征点描述子生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固定平台下光学成像视频的全局运动矢量估计 | 第26-46页 |
3.1 视频特点及其对全局运动矢量算法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3.1.1 抖动视频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3.1.2 对全局运动矢量估计算法的需求 | 第27-28页 |
3.2 下采样与亚像素相位相关相结合的快速运动矢量估计 | 第28-34页 |
3.2.1 亚像素相位相关法 | 第28-29页 |
3.2.2 下采样对数据相关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3 基于中值滤波的下采样 | 第31-33页 |
3.2.4 运动矢量计算 | 第33-34页 |
3.3 多子块协同的准确全局运动矢量估计 | 第34-42页 |
3.3.1 参考帧的选择 | 第35-36页 |
3.3.2 子块的选择及运动矢量计算 | 第36-37页 |
3.3.3 基于背景运动一致性的全局运动矢量计算 | 第37-40页 |
3.3.4 基于灰度相关性的结果正确性验证 | 第40-42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42-45页 |
3.4.1 不同子块选取对比实验 | 第42-44页 |
3.4.2 不同方法对比实验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机载平台下光学成像视频的全局运动矢量估计 | 第46-61页 |
4.1 机载平台式光学成像视频的运动近似模型 | 第46-49页 |
4.1.1 在xOy平面内的水平运动时抖动特点分析 | 第46-48页 |
4.1.2 在z轴方向上的平移运动抖动特点分析 | 第48页 |
4.1.3 平行于z轴的旋转运动(绕x轴或y轴旋转)抖动特点分析 | 第48页 |
4.1.4 绕z轴的旋转运动抖动特点分析 | 第48页 |
4.1.5 近似模型 | 第48-49页 |
4.2 机载平台视频的先验知识分析 | 第49-50页 |
4.3 先验知识和SIFT特征相结合的快速全局运动矢量估计 | 第50-57页 |
4.3.1 基于先验知识的快速SIFT特征提取 | 第50-51页 |
4.3.2 基于对应块的快速特征点匹配 | 第51-52页 |
4.3.3 基于旋转不变特性的错误匹配点对筛除 | 第52-56页 |
4.3.4 基于近似变换模型的全局运动矢量计算 | 第56-57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57-59页 |
4.4.1 评价机制 | 第57页 |
4.4.2 不同方法对比实验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