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制约遥测设备跟踪、解调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遥测设备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遥测设备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遥测设备各分系统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伺服带宽自适应方法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17页 |
2.2 伺服带宽自适应算法 | 第17-21页 |
2.2.1 设备跟踪性能分析 | 第17-18页 |
2.2.2 带宽自适应算法 | 第18-20页 |
2.2.3 软件具体实现 | 第20-21页 |
2.3 基于位置环路的参数辨识 | 第21-28页 |
2.3.1 位置环路的建模分析 | 第21-24页 |
2.3.2 带宽参数的选择 | 第24-28页 |
2.4 测试验证与应用效果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AGC时间常数的优选方法 | 第30-59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AGC闭环特性 | 第30-32页 |
3.3 基于丢帧数相关法的AGC时间常数择优原则 | 第32-38页 |
3.3.1 数据解调丢帧问题 | 第32-34页 |
3.3.2 基于阶跃响应的AGC稳定时间 | 第34-36页 |
3.3.3 最少丢帧数的AGC时间常数 | 第36-38页 |
3.4 基于幅度反调制相关法的AGC时间常数择优原则 | 第38-47页 |
3.4.1 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技术 | 第38-40页 |
3.4.2 AGC对信号幅度的反调制作用 | 第40-45页 |
3.4.3 AGC时间常数优化选择原则 | 第45-47页 |
3.5 仿真验证及应用效果 | 第47-58页 |
3.5.1 仿真电路构建 | 第47-50页 |
3.5.2 matlab仿真验证效果 | 第50-53页 |
3.5.3 应用效果分析 | 第53-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码同步策略改进 | 第59-75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基于双环锁相的载波同步算法 | 第59-62页 |
4.2.1 差模环工作原理 | 第60-62页 |
4.2.2 共模环工作原理 | 第62页 |
4.3 基于DTTL的码同步锁定判决条件 | 第62-64页 |
4.3.1 码同步步进流程构建 | 第62-63页 |
4.3.2 DTTL同步机理分析 | 第63-64页 |
4.4 基于信噪比门限的码同步鲁棒性分析 | 第64-72页 |
4.4.1 多普勒残留对码同步的性能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4.4.2 高斯噪声对码同步的性能影响分析 | 第66-70页 |
4.4.3 基于失锁概率的码同步鲁棒性分析 | 第70-72页 |
4.5 码同步技术改进与实现 | 第72-73页 |
4.6 测试验证与应用效果 | 第73-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帧同步参数的优选方法 | 第75-91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基于三态逻辑转换的帧同步过程及相关性能分析 | 第75-82页 |
5.2.1 帧同步过程及三态逻辑转换 | 第75-77页 |
5.2.2 假锁概率与帧同步参数的相关性 | 第77-78页 |
5.2.3 漏锁概率与帧同步参数的相关性 | 第78-81页 |
5.2.4 平均入锁时间与帧同步参数的相关性 | 第81-82页 |
5.2.5 锁定保持时间与帧同步参数的相关性 | 第82页 |
5.3 帧同步参数优化分析与选择方法 | 第82-89页 |
5.3.1 遥测信号特性分析 | 第83-84页 |
5.3.2 帧同步参数优化选择原则 | 第84-85页 |
5.3.3 帧同步参数优化选择方法 | 第85-89页 |
5.4 测试验证与应用效果 | 第89-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