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再生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特性第19-31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第19-20页
        2.2.1 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特性第19页
        2.2.2 再生粗骨料的压碎值第19-20页
        2.2.3 再生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第20页
        2.2.4 再生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及堆积密度第20页
    2.3 抗压性能第20-24页
        2.3.1 应力-应变全曲线特点第20-21页
        2.3.2 应力-应变全曲线规律和方程第21-22页
        2.3.3 峰值应变与极限应变第22-23页
        2.3.4 泊松比第23页
        2.3.5 弹性模量第23-24页
    2.4 抗拉性能第24-27页
        2.4.1 抗拉强度第25页
        2.4.2 单轴受拉应力-应变关系第25-27页
    2.5 抗折性能第27-29页
        2.5.1 抗折强度第27-28页
        2.5.2 断裂力学参数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组合梁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ABAQUS软件介绍第31-32页
    3.3 外包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拟第32-43页
        3.3.1 模型参数第32-33页
        3.3.2 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第33-36页
        3.3.3 建模过程第36-42页
        3.3.4 结果分析第42-43页
    3.4 内置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有限元模拟第43-44页
        3.4.1 模型参数第43页
        3.4.2 本构关系第43页
        3.4.3 结果分析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四章 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47-7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组合梁受力性能变参分析第47-77页
        4.2.1 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第49-52页
        4.2.2 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52-55页
        4.2.3 型钢强度的影响第55-58页
        4.2.4 型钢底板厚度的影响第58-61页
        4.2.5 组合梁截面高度的影响第61-64页
        4.2.6 组合梁截面宽度的影响第64-67页
        4.2.7 再生混凝土翼缘板厚度的影响第67-70页
        4.2.8 角钢数量的影响第70-73页
        4.2.9 钢筋强度的影响第73-75页
        4.2.10 底部设置栓钉的影响第75-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设计方法第79-95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第79-89页
        5.2.1 基本假定第80页
        5.2.2 完全抗剪连接的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第80-84页
        5.2.3 部分抗剪连接的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第84-89页
        5.2.4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89页
    5.3 外包U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梁刚度与挠度计算第89-94页
        5.3.1 组合梁抗弯刚度计算第90-93页
        5.3.2 组合梁挠度计算第93页
        5.3.3 组合梁挠度计算结果对比试验结果第93-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结论第95-96页
    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梁柱外节点受剪性能的参数研究
下一篇:开洞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