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30页 |
2.1 材料 | 第16-20页 |
2.1.1 菌株和细胞系 | 第16页 |
2.1.2 质粒 | 第16页 |
2.1.3 主要试剂与耗材 | 第16-17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2.1.5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 第18-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2.2.1 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内生存率比较 | 第20-21页 |
2.2.2 荧光显微镜观察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情况 | 第21-23页 |
2.2.3 初步验证田鼠型鼠疫菌与细胞中吞噬溶酶体共定位情况 | 第23-25页 |
2.2.4 溶酶体各阶段膜表面标志物与田鼠型鼠疫菌的共定位情况 | 第25-26页 |
2.2.5 验证Y.pestis201感染的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相关基因表达 | 第26-30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0-48页 |
3.1 田鼠型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比较 | 第30-33页 |
3.1.1 人和小鼠巨噬细胞对田鼠型鼠疫菌的粘附吞噬比较 | 第30页 |
3.1.2 田鼠型鼠疫菌在小鼠巨噬细胞和人巨噬细胞中的生存率变化 | 第30-31页 |
3.1.3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田鼠型鼠疫菌在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生存情况 | 第31-33页 |
3.2 化学荧光检测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吞噬溶酶体与田鼠型鼠疫菌的共定位情况 | 第33-35页 |
3.2.1 pACYC184-GFP质粒电转入Y.pestis201以及诱导表达 | 第33页 |
3.2.2 人巨噬细胞中吞噬溶酶体与田鼠型鼠疫菌的存在共定位 | 第33-34页 |
3.2.3 小鼠巨噬细胞中吞噬溶酶体与田鼠型鼠疫菌不存在共定位 | 第34-35页 |
3.3 人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溶酶体膜表面标志物Lamp1、Rab7、Rab5的招募情况 | 第35-38页 |
3.3.1 人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Lamp1的招募不受影响 | 第36页 |
3.3.2 人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Rab7的招募不受影响 | 第36-37页 |
3.3.3 人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Rab5的招募不受影响 | 第37-38页 |
3.4 小鼠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溶酶体膜表面标志物Lamp1、Rab7、Rab5的招募情况 | 第38-41页 |
3.4.1 小鼠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Lamp1的招募受到抑制 | 第39页 |
3.4.2 小鼠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Rab7的招募受到抑制 | 第39-40页 |
3.4.3 小鼠巨噬细胞感染田鼠型鼠疫菌后吞噬体对Rab5的招募受到抑制 | 第40-41页 |
3.5 田鼠型鼠疫菌感染的人和小鼠巨噬细胞中溶酶体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 第41-4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8-5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综述 | 第60-84页 |
Reference | 第7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