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动态驾驶适宜性下的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课题来源第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3.1 驾驶适宜性相关研究及检测方法第14-16页
        1.3.2 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与理论研究第16-17页
        1.3.3 行为倾向理论研究第17-18页
        1.3.4 理性行为理论与行为倾向关系研究第18-19页
        1.3.5 生理心理相关研究及指标选取第19-20页
        1.3.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1.5 研究方案第22-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3-25页
    1.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驾驶适宜性与行为倾向的基础理论研究第27-41页
    2.1 驾驶适宜性相关研究第27-30页
        2.1.1 驾驶适宜性的概念第27页
        2.1.2 静态驾驶适宜性第27页
        2.1.3 静态驾驶适宜性的特性项目第27-29页
        2.1.4 静态驾驶适宜性的检测指标第29-30页
    2.2 风险感知与动态驾驶适宜性第30-37页
        2.2.1 风险感知的定义第30页
        2.2.2 风险感知的相关模型第30-31页
        2.2.3 动态驾驶适宜性概念和定义第31页
        2.2.4 风险驾驶情境风险度第31-35页
        2.2.5 驾驶人风险感知效用第35-37页
    2.3 理性行为理论第37-39页
        2.3.1 行为态度第37-38页
        2.3.2 主观规范第38页
        2.3.3 行为的定义第38页
        2.3.4 行为倾向的概述及定义第38-39页
        2.3.5 风险感知行为倾向的定义第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实验设计与数据采集第41-53页
    3.1 实验设计方案第41-50页
        3.1.1 实验目的第41页
        3.1.2 实验假设第41-42页
        3.1.3 实验对象第42-43页
        3.1.4 实验设备及器材第43-46页
        3.1.5 实验情境第46-49页
        3.1.6 实验内容及流程第49-50页
    3.2 实验数据整理第50-52页
        3.2.1 驾驶操纵行为实验数据处理第50-51页
        3.2.2 主观心理问卷整理第51-52页
        3.2.3 生理心理仪数据整理第52页
    3.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分析第53-101页
    4.1 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类别分类第53-60页
        4.1.1 驾驶人风险感知效用值的计算第53-57页
        4.1.2 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类别的聚类分析第57页
        4.1.3 基于聚类分析的驾驶人风险感知行为倾向分类结果第57-60页
    4.2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的驾驶行为特征分析第60-69页
        4.2.1 纵向驾驶行为特征分析第60-67页
        4.2.2 横向驾驶行为特征分析第67-69页
    4.3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生理心理特征分析第69-82页
        4.3.1 小波分析第69页
        4.3.2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心电时频域特征分析第69-77页
        4.3.3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皮电时频域特征分析第77-79页
        4.3.4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肌电时频域特征分析第79-81页
        4.3.5 不同行为倾向驾驶人生理特征综合分析第81-82页
    4.4 不同类型驾驶人的行为倾向综合指标特征曲线第82-98页
        4.4.1 主成分分析简介第82-83页
        4.4.2 不同类型驾驶人在5种SRD中的行为倾向指标得分第83-94页
        4.4.3 不同类型驾驶人的行为倾向综合指标特征曲线构建第94-98页
    4.5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5页
    5.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01-103页
    5.2 创新点第103页
    5.3 展望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第111-113页
附录B 实验情境示意图第113-117页
附录C 驾驶人风险感知模拟实验主观评价问卷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气水脉冲技术的户用管道清洗装置的研制
下一篇:再生SBS改性沥青性能及工程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