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创新规划模式研究--以榆中县青城古镇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1 特色小镇的缘起 | 第14页 |
1.1.2 国家政策的引导 | 第14页 |
1.1.3 历史文化的重视 | 第14-15页 |
1.1.4 旅游产业的兴起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1 主要概念阐述 | 第16-17页 |
1.3.2 主要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8-21页 |
1.4.1 国外特色小镇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1.4.2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1.4.3 相关研究经验与启示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2 特色小镇及其类型 | 第24-32页 |
2.1 特色小镇的内涵 | 第24页 |
2.2 特色小镇的类型 | 第24-28页 |
2.2.1 市郊镇 | 第24-26页 |
2.2.2 市中镇 | 第26页 |
2.2.3 园中镇 | 第26-27页 |
2.2.4 镇中镇 | 第27-28页 |
2.3 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启示 | 第28-31页 |
2.3.1 英国温莎小镇 | 第28-29页 |
2.3.2 浙江省龙泉青瓷小镇 | 第29-30页 |
2.3.3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青木川镇 | 第30-31页 |
2.3.4 建设经验启示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青城古镇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48页 |
3.1 青城古镇的背景研究 | 第32-34页 |
3.1.1 区位特色 | 第32-33页 |
3.1.2 历史沿革 | 第33页 |
3.1.3 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3.2 青城古镇的自身优势 | 第34-40页 |
3.2.1 历史文化悠久 | 第34-36页 |
3.2.2 旅游资源丰富 | 第36-37页 |
3.2.3 城镇空间完整 | 第37-38页 |
3.2.4 建筑特色突出 | 第38-40页 |
3.3 青城古镇规划进展回顾与内容评析 | 第40-45页 |
3.3.1 规划发展概述 | 第40页 |
3.3.2 规划历史回顾 | 第40-42页 |
3.3.3 规划内容评析 | 第42-45页 |
3.4 青城古镇规划问题研判 | 第45-47页 |
3.4.1 规划类型繁杂,内容有冲突,特色不鲜明 | 第45页 |
3.4.2 产业定位不明确,旅游服务功能不凸显 | 第45-46页 |
3.4.3 土地利用矛盾突出,街巷空间梳理不全面 | 第46页 |
3.4.4 缺少风貌协调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待完善 | 第46页 |
3.4.5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不准确,缺乏科学性 | 第46页 |
3.4.6 规划策略和编制方法滞后,实施性不强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青城古镇创新规划的思想引入 | 第48-51页 |
4.1 三生融合和四态融合 | 第48页 |
4.2 产城融合和乡村振兴 | 第48-49页 |
4.3 三变改革和三权分置 | 第49页 |
4.4 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青城古镇创新规划的核心内容 | 第51-72页 |
5.1 特色小镇规划总则的确定 | 第51-52页 |
5.1.1 编制目的 | 第51页 |
5.1.2 编制依据 | 第51页 |
5.1.3 指导思想 | 第51页 |
5.1.4 总体要求 | 第51-52页 |
5.1.5 规划范围 | 第52页 |
5.1.6 规划衔接 | 第52页 |
5.2 特色小镇规划原则的确立 | 第52-53页 |
5.2.1 创新探索、突出特色原则 | 第52-53页 |
5.2.2 因地制宜、三生融合原则 | 第53页 |
5.2.3 产业建镇、产城一体原则 | 第53页 |
5.2.4 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原则 | 第53页 |
5.2.5 市场主导、动态管理原则 | 第53页 |
5.3 特色小镇规划内容的确定 | 第53-71页 |
5.3.1 特色主题定位 | 第54-56页 |
5.3.2 产业发展规划 | 第56-58页 |
5.3.3 空间布局规划 | 第58-64页 |
5.3.4 风貌环境规划 | 第64-66页 |
5.3.5 文物保护规划 | 第66-67页 |
5.3.6 建设实施计划 | 第67-69页 |
5.3.7 金融支持方式 | 第69-70页 |
5.3.8 实施保障机制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青城古镇创新规划的编制导则构建 | 第72-79页 |
6.1 组织机制 | 第72-73页 |
6.1.1 组织领导 | 第72页 |
6.1.2 专家领衔与咨询 | 第72-73页 |
6.1.3 公众参与及咨询 | 第73页 |
6.1.4 遴选编制单位 | 第73页 |
6.2 成果要求 | 第73-76页 |
6.2.1 规划成果形式 | 第73-74页 |
6.2.2 规划成果要求 | 第74-76页 |
6.3 编制程序 | 第76-78页 |
6.3.1 规划编制 | 第77页 |
6.3.2 规划审查 | 第77页 |
6.3.3 规划调整 | 第77-78页 |
6.3.4 规划实施 | 第7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7 兰州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创新规划策略 | 第79-86页 |
7.1 选择特色主题,确定小镇发展目标 | 第79-80页 |
7.1.1 明确发展目标 | 第79-80页 |
7.1.2 预测适宜规模 | 第80页 |
7.2 找准主导产业,组织小镇发展方向 | 第80-81页 |
7.2.1 加强产业建镇 | 第80-81页 |
7.2.2 引入高新产业 | 第81页 |
7.3 研判功能分区,把控小镇发展脉络 | 第81-82页 |
7.3.1 延续传统肌理 | 第81页 |
7.3.2 空间收放结合 | 第81-82页 |
7.3.3 重点空间设计 | 第82页 |
7.4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小镇支撑系统 | 第82-83页 |
7.4.1 公共服务设施 | 第83页 |
7.4.2 基础服务设施 | 第83页 |
7.5 传承历史文化,保持小镇风貌协调 | 第83-84页 |
7.5.1 文化街区保护 | 第83页 |
7.5.2 注重文脉传承 | 第83-84页 |
7.6 摸清文物建筑,划定文物保护红线 | 第84页 |
7.6.1 分级分类保护 | 第84页 |
7.6.2 传统建筑整治 | 第84页 |
7.7 确定保障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 第84-85页 |
7.7.1 明确各方权责 | 第84页 |
7.7.2 分期建设实施 | 第84-85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8.1 结论 | 第86-88页 |
8.1.1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8.1.2 创新点 | 第87-88页 |
8.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A 座谈纪要 | 第94-98页 |
附录B 青城镇特色小镇规划调查问卷 | 第98-100页 |
附录C 青城镇旅游资源分类表 | 第100-104页 |
附录D 青城镇主要文物古迹一览表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