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抵抗的“假面”:粉丝的另类文化实践与虚拟社群互动--以韩寒粉丝群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第10-14页
        一、粉丝文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二、互动仪式理论研究综述第12-13页
        三、关于粉丝社群的概念界定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难点与创新点第14-18页
        一、研究内容第14-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三、难点与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抵抗”的表征:虚拟社群建构与社群互动第18-29页
    第一节 “韩粉”的虚拟社群构建第18-22页
        一、虚拟社群:符号崇拜者的聚集地第18页
        二、韩寒粉丝社群用户画像第18-21页
        三、韩寒粉丝社群及成员分类第21-22页
    第二节 “韩粉”的人际互动实践第22-29页
        一、告知第22-24页
        二、常识批评第24-26页
        三、私人情感支持第26-29页
第二章 “抵抗仪式”: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分析第29-39页
    第一节 互动仪式链构成要素第29-33页
        一、虚拟在场第29-30页
        二、社群准入机制第30-31页
        三、共同的关注焦点第31-32页
        四、情绪传递第32-33页
    第二节 互动仪式链运行机制第33-39页
        一、社群的匿名性和虚拟在场为社群互动提供天然屏障第33-35页
        二、社群信任是社群互动的催化剂第35-36页
        三、表露互惠是社群互动的主要动力第36-37页
        四、社会性情感能量是社群互动的根本诉求第37-39页
第三章 “抵抗”的动因:互动仪式市场的利益追逐第39-46页
    第一节 互动仪式市场:资本交换第39-42页
        一、情感能量的理性选择第39-41页
        二、群体团结的意义归属第41-42页
    第二节 资本交换的结果:仪式分层第42-46页
        一、仪式内外分层第42-43页
        二、仪式内部分层第43-46页
第四章 抵抗的“假面”:社群互动的实质与影响第46-58页
    第一节 另类文化粉丝社群互动的实质第46-51页
        一、媒体与资本:人造的神话第46-48页
        二、社群成员:自恋的想象第48-50页
        三、粉丝社群:狂欢的假象第50-51页
    第二节 另类文化粉丝社群互动的影响第51-58页
        一、对粉丝的影响第51-55页
        二、对粉丝社群的影响第55-57页
        三、对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第57-58页
结语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74页
    一、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第65-70页
    二、线上访谈大纲第70-71页
    三、调查问卷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党媒在“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的媒介功能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下一篇:健康传播视角下妇科疾病报道研究--以《扬子晚报》《健康时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