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一、一带一路倡议传播背景 | 第8-10页 |
二、现实意义:一带一路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 | 第10-11页 |
三、媒体责任:传播丝路文化、讲好丝路故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关键概念解析 | 第12-15页 |
一、《人民日报》 | 第12页 |
二、一带一路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19页 |
一、媒介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二、一带一路研究 | 第17-18页 |
三、一带一路媒体传播研究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二、论文框架 | 第20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党媒在报道国家倡议中的媒介功能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党媒对社会环境的监测与预警 | 第21-23页 |
一、社会环境和动态信息报道 | 第21-22页 |
二、预警性信息传递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党媒对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 第23-26页 |
一、倡议信息沟通 | 第23-24页 |
二、倡议内涵解读 | 第24-25页 |
三、倡议决策指导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党媒对社会系统的舆论引导与监督 | 第26-28页 |
一、媒体激励引导 | 第26-27页 |
二、引导新闻舆论 | 第27-28页 |
三、新闻舆论监督 | 第28页 |
第四节 党媒对国家主体性地位的呈现 | 第28-31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在《人民日报》中的媒介呈现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媒介内容呈现 | 第31-40页 |
一、政治报道呈现:占据比例最高,成为媒介议程 | 第31-33页 |
二、经济报道呈现:议题扩展延伸,突出经济中心地位 | 第33-36页 |
三、文化报道呈现:重构丝路历史,传播中华文明 | 第36-39页 |
四、社会报道呈现:展示社会成就,讲述丝路故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媒介形式呈现 | 第40-48页 |
一、新闻标题:正面色彩浓厚,主流意识彰显 | 第40-42页 |
二、消息来源:以政府和主流媒体为主要信源 | 第42-44页 |
三、关键词:突出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主题 | 第44-45页 |
四、版面:版面形式多样,要闻版突出其重要地位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评价党媒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媒介功能实现 | 第48-57页 |
第一节 监测社会环境功能评价:社会场域的监听者 | 第48-50页 |
一、侧重对我国官方社会场域的关注 | 第48-49页 |
二、对外媒及民间场域关注略显不足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社会系统的协调功能评价:“指导”与“疏离” | 第50-53页 |
一、政策信息对大众的“指导” | 第50-52页 |
二、报道内容与受众的“疏离” | 第52-53页 |
第三节 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评价:建构公共舆论 | 第53-55页 |
一、成就报道激励动员 | 第53-54页 |
二、善于引导公共舆论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塑造国家形象功能评价:注重传播的仪式观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党媒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媒介功能改进策略 | 第57-66页 |
第一节 为政治报道色彩“减负” | 第57-58页 |
第二节 实现报网联动,做“人民的媒体” | 第58-60页 |
第三节 舆论监督要“既报喜也报忧”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增强与外媒间联系与交流 | 第61-63页 |
第五节 报道凸显社会和文化气息 | 第63-64页 |
第六节 注重提升国际话语权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