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甘蔗收割机的类型及应用情况 | 第10-13页 |
| 1.3 我国甘蔗收割机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3-16页 |
| 1.3.1 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1.3.2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1.3.3 我国甘蔗联合收割机的发展方向 | 第16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整杆式甘蔗收割机主要执行机构速度分析 | 第18-28页 |
| 2.1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总体结构及工作流程 | 第18-20页 |
| 2.1.1 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 2.1.2 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工作流程 | 第19-20页 |
| 2.2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主要执行机构的速度匹配 | 第20-27页 |
| 2.2.1 刀具切割转速与行走速度的确定 | 第21-24页 |
| 2.2.2 喂入滚筒、剥叶滚筒、输送滚筒转速的确定 | 第24-27页 |
| 2.2.3 其余转动机构转速的确定 | 第27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甘蔗收割机液压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28-46页 |
| 3.1 甘蔗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要求分析 | 第28页 |
| 3.2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液压系统方案 | 第28-34页 |
| 3.2.1 传统方案 | 第30-32页 |
| 3.2.2 改良方案 | 第32-33页 |
| 3.2.3 创新方案 | 第33-34页 |
| 3.3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方案比较 | 第34-44页 |
| 3.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数学原理 | 第39-41页 |
| 3.3.2 甘蔗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方案的评判分析 | 第41-4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负载敏感系统的速度控制 | 第46-61页 |
| 4.1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6-47页 |
| 4.2 负载敏感泵的特性分析及其模型的建立 | 第47-53页 |
| 4.2.1 负载敏感泵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 4.2.2 负载敏感泵的动态方程 | 第48-50页 |
| 4.2.3 负载敏感泵的AMESim模型 | 第50-53页 |
| 4.3 电磁比例多路阀的特性分析及其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 4.3.1 电磁比例多路阀的工作原理 | 第53-54页 |
| 4.3.2 电磁比例多路阀的AMESim模型 | 第54-57页 |
| 4.4 刀具-喂入-输送负载敏感系统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57-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泵控马达剥叶系统速度控制 | 第61-78页 |
| 5.1 闭式变量泵的控制原理研究 | 第61-67页 |
| 5.1.1 剥叶变量泵的排量控制原理 | 第61-63页 |
| 5.1.2 泵控马达建模 | 第63-66页 |
| 5.1.3 液压系统参数分析与计算 | 第66-67页 |
| 5.2 泵控马达剥叶闭式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67-68页 |
| 5.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剥叶控制系统仿真 | 第68-74页 |
| 5.3.1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 第68-70页 |
| 5.3.2 泵控马达剥叶系统仿真 | 第70-71页 |
| 5.3.3 泵控马达剥叶系统对负载敏感系统的速度跟踪研究 | 第71-74页 |
| 5.4 现场试验验证 | 第74-77页 |
| 5.4.1 试验内容 | 第74-75页 |
| 5.4.2 实验设备配置 | 第75页 |
| 5.4.3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5-7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