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矮塔斜拉桥的特点和优势 | 第11-13页 |
1.2.1 矮塔斜拉的构造特点 | 第11-12页 |
1.2.2 矮塔斜拉桥受力特点 | 第12页 |
1.2.3 矮塔斜拉桥的优势 | 第12-13页 |
1.3 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3-17页 |
1.3.2 国内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1.4 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本文工程背景 | 第21-22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矮塔斜拉桥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25-62页 |
2.1 概述 | 第25页 |
2.2 参数误差分析 | 第25-29页 |
2.2.1 模型修正流程 | 第25-26页 |
2.2.2 有限元模型建立的介绍 | 第26-27页 |
2.2.3 引起误差的参数分析 | 第27-29页 |
2.3 参数分析 | 第29-58页 |
2.3.1 主梁自重 | 第29-33页 |
2.3.2 斜拉索初张力 | 第33-37页 |
2.3.3 环境湿度 | 第37-38页 |
2.3.4 温度 | 第38-42页 |
2.3.5 主梁弹性模量 | 第42-45页 |
2.3.6 拉索弹性模量 | 第45-49页 |
2.3.7 临时荷载 | 第49-52页 |
2.3.8 桥面铺装 | 第52-54页 |
2.3.9 预应力荷载 | 第54-58页 |
2.4 参数识别 | 第58-60页 |
2.4.1 二分法原理 | 第58-59页 |
2.4.2 二分法的应用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矮塔斜拉桥预拱度设置方法研究 | 第62-72页 |
3.1 概述 | 第62页 |
3.2 预拱度的设置 | 第62-65页 |
3.3 运用origin拟合的抛物线计算成桥预拱度 | 第65页 |
3.4 按经验曲线分配法设置成桥预拱度 | 第65-66页 |
3.5 运用origin拟合的余弦曲线计算成桥预拱度 | 第66-67页 |
3.6 运用正交多项式拟合法计算成桥预拱度 | 第67-71页 |
3.6.1 一般多项式拟合法 | 第68页 |
3.6.2 正交多项式拟合法 | 第68-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平行钢绞线张拉和成桥后索力调整方法研究 | 第72-89页 |
4.1 平行钢绞线张拉问题概述 | 第72页 |
4.2 逆推法计算钢绞线索力原理 | 第72-74页 |
4.3 逆推法计算钢绞线索力 | 第74-76页 |
4.4 成桥索力调整方法概述 | 第76-77页 |
4.5 迭代法 | 第77-81页 |
4.5.1 迭代法调索的原理 | 第77-78页 |
4.5.2 迭代法调整索力的应用 | 第78-81页 |
4.6 影响矩阵法 | 第81-85页 |
4.6.1 影响矩阵法调整索力的原理 | 第81-82页 |
4.6.2 影响矩阵法调节索力的应用 | 第82-85页 |
4.7 伸长量控制法 | 第85-88页 |
4.7.1 伸长量控制法调整索力的原理 | 第86页 |
4.7.2 无应力索长的计算 | 第86-87页 |
4.7.3 伸长量控制法用于索力调整的应用 | 第87-8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分析 | 第89-99页 |
5.1 概述 | 第89页 |
5.2 计算原理 | 第89-91页 |
5.2.1 混凝土热传导方程 | 第89-90页 |
5.2.2 边界条件 | 第90-91页 |
5.2.3 管冷 | 第91页 |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91-96页 |
5.3.1 对流边界 | 第91页 |
5.3.2 混凝土放热的模拟 | 第91-92页 |
5.3.4 温度测点的布置 | 第92-93页 |
5.3.5 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介绍 | 第93页 |
5.3.6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6页 |
5.4 实测数据分析 | 第96-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99-102页 |
1 结论 | 第99-100页 |
2 展望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