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燃料与燃烧论文

工业污泥干化与煤粉掺烧协同利用生命周期评价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污泥处置概况和现状第13-19页
        1.2.1 污泥处置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6页
        1.2.2 国外污泥处置现状及政策概况第16-19页
        1.2.3 国内污泥处置现状及政策概况第19页
    1.3 污泥干化技术现状和概况第19-27页
        1.3.1 直接干化第20-21页
        1.3.2 间接干化第21-25页
        1.3.3 直接-间接联合干化第25页
        1.3.4 新型干化第25-26页
        1.3.5 各干化技术相对优势第26-27页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1.4.1 课题的来源第27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28页
第二章 污泥-煤粉掺烧的国内外现状以及LCA分析的国内外现状第28-38页
    2.1 污泥-煤粉掺烧现状第28-32页
        2.1.1 国外污泥掺烧现状第28-30页
        2.1.2 国内污泥掺烧现状第30-32页
    2.2 污泥掺烧实验特性研究第32-35页
        2.2.1 热重分析燃烧和热解的研究第33页
        2.2.2 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第33-34页
        2.2.3 污泥与煤粉掺烧的排放特性研究第34页
        2.2.4 掺烧的结焦问题研究第34页
        2.2.5 掺烧对电站相关设备影响研究第34-35页
    2.3 生命周期理论及分析污泥资源化的国内外现状第35-37页
        2.3.1 生命周期理论第35-36页
        2.3.2 LCA分析污泥资源化的国内外现状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工业污泥干化-掺烧经济性评价第38-51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干化-掺烧工艺流程及模型第38-45页
        3.2.1 污泥掺烧后对锅炉效率影响第39-40页
        3.2.2 直接干化工艺流程及计算模型第40-42页
        3.2.3 间接干化工艺流程及计算模型第42-45页
    3.3 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价第45-49页
        3.3.1 全生命周期经济性评价涵义简介第45页
        3.3.2 成本估算模型第45-48页
        3.3.3 经济性结果分析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工业污泥与煤粉掺烧的实验研究第51-65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热重燃烧特性第52-55页
        4.2.1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52页
        4.2.2 燃烧特性参数第52-53页
        4.2.3 燃烧特性分析第53-55页
    4.3 直燃烟气排放特性研究第55-63页
        4.3.1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55-57页
        4.3.2 印尼烟煤单样恒温燃烧排特性第57-60页
        4.3.3 掺烧比不同情况下的排放特性第60-61页
        4.3.4 添加剂对掺烧的影响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工业污泥干化-掺烧的生命周期能耗和环境评价第65-75页
    5.1 引言第65页
    5.2 研究目标及系统边界第65-67页
    5.3 过程和生命周期清单第67-69页
        5.3.1 数据来源和依据第67-68页
        5.3.2 湿污泥运输第68页
        5.3.3 干化系统建设及设备改造第68-69页
        5.3.4 干化-掺烧运行第69页
    5.4 能耗和排放清单第69-70页
    5.5 环境影响评价第70-74页
        5.5.1 资源耗竭第71页
        5.5.2 环境影响潜值第71-74页
    5.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5-78页
    本文创新点第77页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90页
附件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液压系统设计与速度控制研究
下一篇:三大城市PM2.5波动及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