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时期我国语文教学批评的发展与反思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依据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解读:批评与语文教学批评 | 第16-20页 |
(一)批评的概念 | 第16页 |
(二)教育批评、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学批评 | 第16-19页 |
(三)语文教学批评事件 | 第19-20页 |
二、综观:新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学批评扫描 | 第20-57页 |
(一)语文教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回顾 | 第20-33页 |
1.2001 ——2003的语文教学批评 | 第21-23页 |
2.2003 ——2011的语文教学批评 | 第23-30页 |
3.2011 ——2017的语文教学批评 | 第30-33页 |
(二)重要语文教学批评事件扫描 | 第33-57页 |
1.“那一代”批评事件 | 第33-38页 |
2.“泛语文”批评事件 | 第38-43页 |
3.“真语文”批评事件 | 第43-50页 |
4.“韩李之争”与“正道语文”批评事件 | 第50-57页 |
三、审视:新课改时期语文教学批评的特征 | 第57-61页 |
(一)批评观点犀利且重点突出 | 第57-58页 |
(二)批评形式多样且程度不同 | 第58-60页 |
1.报纸与学术期刊 | 第58页 |
2.教育研究类书籍 | 第58-59页 |
3.语文教育档案类文献 | 第59页 |
4.网络与新媒体 | 第59-60页 |
(三)批评观点思维交锋较激烈 | 第60-61页 |
四、反思:对新课改时期语文教学批评的批评 | 第61-67页 |
(一)新课改时期语文教学批评的优点 | 第61-63页 |
1.“破”与“立”兼顾且富有建设性 | 第61页 |
2.与课改“同行”且具有积极影响 | 第61-62页 |
3.思维交锋激烈且有利于学术研究 | 第62-63页 |
(二)新课改时期语文教学批评的缺憾 | 第63-67页 |
1.缺乏严谨逻辑欠妥 | 第63页 |
2.视角不当 有所偏颇 | 第63-65页 |
3.话语偏激理性不足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71页 |
注释 | 第7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