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地下水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2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1.3 类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1.4 复合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概况 | 第13页 |
1.1.5 纳米材料光催化剂的改性 | 第13-14页 |
1.1.6 二元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概况 | 第14页 |
1.1.7 复合卤化物的光催化剂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实地调查 | 第15-16页 |
1.3.2 实验室模拟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4页 |
2.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7-20页 |
2.1.1 地理及地形、地貌 | 第17页 |
2.1.2 土壤及植被条件 | 第17页 |
2.1.3 气象与气候 | 第17-18页 |
2.1.4 陆地水文 | 第18-19页 |
2.1.5 海洋水文 | 第19-20页 |
2.2 地下水环境概况 | 第20-21页 |
2.2.1 地形地貌及岩土层结构 | 第20页 |
2.2.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1页 |
2.3 实地调查取样研究 | 第21-23页 |
2.3.1 监测布点 | 第21-22页 |
2.3.2 监测项目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3.1.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页 |
3.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3.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5页 |
3.2.2 电子显微镜(SEM,TEM) | 第25-26页 |
3.2.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 | 第26页 |
3.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26页 |
3.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3.2.6 荧光光谱(PL) | 第26页 |
3.2.7 比表面积(BET) | 第26页 |
3.2.8 表面光电压(SPS) | 第26页 |
3.3 催化剂的降解 | 第26-28页 |
3.3.1 光催化降解反应所需仪器 | 第26-27页 |
3.3.2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27-28页 |
4 MIn_2S_4(M=Zn,Ni,Co)及g-C_3N_4/MIn_2S_4(M=Zn,Ni,Co)纳米材料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28-5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4.1.1 g-C_3N_4的制备 | 第28页 |
4.1.2 g-C_3N_4/MIn_2S_4(M=Zn,Ni,Co)的制备 | 第28-29页 |
4.2 表征分析 | 第29-50页 |
4.2.1 CN/MIS(M=Zn,Ni,Co)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29-35页 |
4.2.2 CN/MIS(M=Zn,Ni,Co)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5-38页 |
4.2.3 CN/MIS(M=Zn,Ni,Co)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分析 | 第38-41页 |
4.2.4 CN/MIS(M=Zn,Ni,Co)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 第41-42页 |
4.2.5 CN/MIS(M=Zn,Ni,Co)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2-49页 |
4.2.6 CN/MIS(M=Zn)纳米材料的表面光电压(SPS)和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49-50页 |
4.3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0-55页 |
4.3.1 苯酚全波段吸收光谱的测定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51页 |
4.3.2 光催化降解的空白实验 | 第51-52页 |
4.3.3 光催化降解实验步骤 | 第52页 |
4.3.4 CN/MIS(M=Zn,Ni,Co)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三元复合纳米材料AgI/30%CN/ZnIS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 第56-67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5.1.1 AgI的制备 | 第56页 |
5.1.2 30 %CN/ZnInS的制备 | 第56页 |
5.1.3 AgI/30%CN/ZnIS的制备 | 第56页 |
5.2 表征分析 | 第56-62页 |
5.2.1 X-射线衍射技术(XRD)及比表面积(BET)分析 | 第56-57页 |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57-58页 |
5.2.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分析 | 第58-59页 |
5.2.4 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 | 第59-60页 |
5.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60-62页 |
5.2.6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62页 |
5.3 光催化性能讨论 | 第62-63页 |
5.4 三元复合纳米材料AgI/30%CN/ZnIS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5.5 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建议 | 第68页 |
创新点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