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1.1.1 轨道交通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2 桥梁振动的危害与研究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1.2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 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 轨道交通桥梁振动控制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4.1 弹性支座对桥梁振动的影响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4.2 阻尼材料的减振性能与应用概况 | 第19-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MBD与FEM的车桥耦合振动仿真改进方法 | 第22-35页 |
2.1 车桥耦合仿真方法概述 | 第22-24页 |
2.1.1 有限元系统框架下轮轨作用力耦合的实现 | 第22-23页 |
2.1.2 多体系统框架下轮轨作用力耦合的实现 | 第23-24页 |
2.2 车辆多刚体系统 | 第24-26页 |
2.2.1 一般考虑 | 第24页 |
2.2.2 车辆模型 | 第24-26页 |
2.2.3 多刚体系统的运动方程 | 第26页 |
2.3 轨道结构多柔体系统 | 第26-30页 |
2.3.1 钢轨与浮置板的有限元建模 | 第26-27页 |
2.3.2 有限元模型后处理 | 第27-29页 |
2.3.3 多体系统中柔性体生成方法 | 第29-30页 |
2.4 轮轨耦合实现方式 | 第30-32页 |
2.4.1 钢轨的*.ftr文件 | 第30-31页 |
2.4.2 轮轨接触模型 | 第31-32页 |
2.5 算例与验证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 第35-56页 |
3.1 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 | 第35-40页 |
3.1.1 车辆动力学计算模型参数与验证 | 第35-36页 |
3.1.2 车辆运行平稳性分析 | 第36-38页 |
3.1.3 曲线通过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3.1.4 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3.2 简支箱梁桥振动特性分析 | 第40-48页 |
3.2.1 列车建模、计算参数与测点布置 | 第40-42页 |
3.2.2 箱梁结构振动响应时频域分析 | 第42-45页 |
3.2.3 箱梁桥连接件竖向刚度影响分析 | 第45-48页 |
3.3 简支U型梁桥振动特性分析 | 第48-54页 |
3.3.1 计算参数与测点布置 | 第48-49页 |
3.3.2 U梁结构振动响应时频域分析 | 第49-52页 |
3.3.3 U型梁桥连接件竖向刚度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简支箱梁桥结构振动试验相似模型的设计与校验 | 第56-73页 |
4.1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 | 第56-58页 |
4.1.1 相似条件 | 第56-57页 |
4.1.2 弹性力相似律 | 第57-58页 |
4.2 简支箱梁桥相似模型设计 | 第58-60页 |
4.2.1 原型箱梁桥参数 | 第58-59页 |
4.2.2 模型箱梁桥参数 | 第59-60页 |
4.2.3 各物理量相似比尺 | 第60页 |
4.3 简支箱梁桥相似模型校验 | 第60-72页 |
4.3.1 相似模型校验的目的与方法 | 第60-61页 |
4.3.2 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61-62页 |
4.3.3 有限元瞬态分析 | 第62-64页 |
4.3.4 模态测试 | 第64-70页 |
4.3.5 振动加速度实测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简支箱梁桥振动传递特性与减振试验研究 | 第73-86页 |
5.1 简支箱梁桥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 第73-76页 |
5.1.1 试验原理 | 第73-74页 |
5.1.2 各板件间振动传递特性 | 第74-75页 |
5.1.3 振动纵向传递特性 | 第75-76页 |
5.2 弹性支座竖向刚度影响分析及隔振效果研究 | 第76-80页 |
5.2.1 弹性支座的制作及刚度测定 | 第76-77页 |
5.2.2 支座刚度对箱梁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5.2.3 弹性支座隔振效果研究 | 第78-80页 |
5.3 阻尼板材的减振性能研究 | 第80-84页 |
5.3.1 TD09阻尼板材特性及其施工方法 | 第80-82页 |
5.3.2 测点布置 | 第82页 |
5.3.3 腹板振动响应分析 | 第82-83页 |
5.3.4 导纳特性分析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6-89页 |
6.1 主要工作回顾 | 第86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86-88页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