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8页
第一章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多重主题探寻第18-48页
    第一节 对五四启蒙传统的传承第18-32页
        一、农民与精神奴役创伤第19-25页
        二、有产者与传统人伦的衰败第25-29页
        三、知识分子与启蒙反思性第29-32页
    第二节 对阶级意识的书写第32-43页
        一、路翎、七月派与左翼文学第32-36页
        二、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意识第36-39页
        三、原始生命强力第39-43页
    第三节 对救亡意识的呈现第43-48页
        一、从左翼救亡意识到路翎小说呈现第43-44页
        二、救亡氛围下的政治批判第44-46页
        三、对救亡意识的批判与反思第46-48页
第二章 路翎四十年代小说人物群像研究第48-70页
    第一节 矛盾的探路者——知识分子第48-55页
        一、封建文化与资本文明的对峙第49-50页
        二、士大夫传统与现代意识的抉择第50-52页
        三、革命意识与个人意识的冲突第52-55页
    第二节 对欲望的渴求——饥饿的女性第55-61页
        一、被压抑的生存欲第55-57页
        二、被压抑情欲的释放第57-60页
        三、对金钱的贪欲第60-61页
    第三节 时代的漂泊者——流浪汉第61-70页
        一、因生存而流浪——隐忍地活着第62-63页
        二、为欲望而流浪——人格的异化第63-64页
        三、为理想而流浪——孤独的反抗第64-70页
第三章 主观现实主义风格第70-82页
    第一节 路翎与主观战斗精神第71-74页
        一、“向生活突进”第71-72页
        二、“主观战斗精神”第72-74页
    第二节 叙事视角与主观化呈现第74-78页
        一、第三人称视角的突破第74-76页
        二、“隐含作者”:叙述人的直接干预第76-78页
    第三节 语言的体验性第78-82页
        一、环境描写的主观色彩第78-80页
        二、人物语言的知识分子化第80-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致谢第92-94页
作者简历第94-9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困境中的坚守—论未名社中“霍邱帮”的文学实践
下一篇:清初咏剧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