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坚守—论未名社中“霍邱帮”的文学实践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对象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第一章 “霍邱帮”栽植的“奇花”和“乔木” | 第17-35页 |
第一节 《未名丛刊》中的译著 | 第19-24页 |
一、为社会底层人民歌哭 | 第20-21页 |
二、对人们精神诉求的关注 | 第21-23页 |
三、对多元文艺理论的探求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莽原》半月刊 | 第24-29页 |
一、尚未过时的“明日黄花” | 第25-27页 |
二、近代文艺批评理论的译介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未名》半月刊 | 第29-35页 |
一、英国诗人的介绍和爱情诗的选择 | 第30-32页 |
二、性表现中破旧立新的自觉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未名社中“霍邱帮”的发展困境 | 第35-51页 |
第一节 “霍邱帮”的经营困境 | 第35-40页 |
一、人力不济和稿件不足 | 第36-37页 |
二、群体的边缘地位和固守的办刊理念 | 第37-39页 |
三、动荡时局影响下的“霍邱帮”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生存空间窄狭 | 第40-46页 |
一、“霍邱帮”内外部的裂痕 | 第41-44页 |
二、对话困境和心灵阻隔 | 第44-46页 |
第三节 “霍邱帮”的翻译和创作困境 | 第46-51页 |
一、乡土叙事中地域属性裂变的困境 | 第46-49页 |
二、翻译文学的选择困境 | 第49-51页 |
第三章 “霍邱帮”的文学创作实绩 | 第51-71页 |
第一节 韦素园:病榻上的自叙 | 第54-57页 |
第二节 韦丛芜:荒坡上的自我追溯 | 第57-61页 |
第三节 台静农:从乡土小说到革命小说的自我探索 | 第61-67页 |
第四节 李霁野:孤寂幻影里的自我找寻 | 第67-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作者简历 | 第81-8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