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佛教史论文

汉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文化地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9页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5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5-16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第一章 龟兹地区佛教流变的基本概况第19-31页
    第一节 佛教初传龟兹第19-22页
    第二节 佛教在龟兹地区的流变与衰落第22-29页
        一、不同教派在龟兹地区的博弈第22-24页
        二、龟兹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并行第24-28页
        三、回鹘佛教的流行以及佛教在龟兹地区的衰落第28-29页
    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汉唐时期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景观第31-65页
    第一节 传世文献所见的龟兹佛教文化景观第31-37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第32-34页
        二、隋唐时期第34-37页
    第二节 龟兹地区的佛寺文化景观遗址第37-45页
        一、龟兹地区佛寺建筑的形制特色第37-42页
        二、佛寺遗址的空间分布特点第42-45页
    第三节 龟兹地区的石窟寺文化景观遗址第45-63页
        一、龟兹地区石窟的地域特色第45-58页
        二、石窟遗址的地理分布特征第58-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三章 汉唐时期龟兹地区佛教文化的地域扩散第65-88页
    第一节 “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第65-73页
        一、“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基础第66-67页
        二、“文化带”内主要地区的佛教发展第67-68页
        三、“说一切有部思想文化带”的形成表现第68-73页
    第二节 龟兹地区佛教文化流传中原第73-85页
        一、龟兹高僧与中原译经事业的发展第73-79页
        二、龟兹高僧与中原佛教信众的增加第79-82页
        三、龟兹与中原僧侣的西行求法第82-85页
    第三节 龟兹地区佛教文化的扩散方式第85-86页
    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影响龟兹地区佛教文化地域分布的因素第88-96页
    一、自然地理因素第88-90页
    二、交通地理因素第90-92页
    三、人文地理因素第92-93页
    四、政治背景第93-95页
    小结第95-96页
结论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附录一第104-105页
附录二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设计理念探析
下一篇:唐代宦官监军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