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惯用语运用情况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1 关于惯用语的研究 | 第11-16页 |
1.3.2 关于《现汉》惯用语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3 关于惯用语运用情况的研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2章 《现汉》惯用语及其使用频次 | 第19-27页 |
2.1 《现汉》惯用语概貌 | 第19-20页 |
2.1.1 音节构成方面 | 第19-20页 |
2.1.2 结构扩展方面 | 第20页 |
2.2 《现汉》惯用语的使用频次考察 | 第20-24页 |
2.2.1 整体使用频次 | 第21-22页 |
2.2.2 动宾结构使用频次 | 第22-24页 |
2.3 使用频次对比考察 | 第24-25页 |
2.4 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惯用语的扩展性运用 | 第27-37页 |
3.1 扩展灵活度考察 | 第28-31页 |
3.1.1 扩展灵活度描写 | 第28-30页 |
3.1.2 用原型理论划分灵活度等级 | 第30-31页 |
3.2 扩展位置考察 | 第31-34页 |
3.2.1 扩展位置在前 | 第31-32页 |
3.2.2 扩展位置在后 | 第32-33页 |
3.2.3 扩展位置在中间 | 第33-34页 |
3.3 扩展结果考察 | 第34-36页 |
3.3.1 临时组合式 | 第34-35页 |
3.3.2 固定搭配式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惯用语的比喻义 | 第37-48页 |
4.1 比喻义在构成成分上的体现 | 第37-41页 |
4.1.1 比喻义体现在整体上 | 第37-38页 |
4.1.2 比喻义体现在某个成分上 | 第38-41页 |
4.2 影响比喻义生成的理据分析 | 第41-44页 |
4.2.1 语义理据分析 | 第41-43页 |
4.2.2 形态理据分析 | 第43-44页 |
4.3 比喻义分属领域考察 | 第44-46页 |
4.3.1 比喻义分属领域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3.2 比喻义与语面义分属领域对比考察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