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缘由及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比较研究法 | 第14页 |
1.4.3 调查研究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概述 | 第15-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2页 |
2.1.1 校友 | 第15-16页 |
2.1.2 校友资源 | 第16-19页 |
2.1.3 校友会 | 第19-22页 |
2.2 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对高校的意义 | 第22-25页 |
2.2.1 为高校发展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 第22页 |
2.2.2 为高校发展提供信息资源 | 第22页 |
2.2.3 为高校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 第22-23页 |
2.2.4 能提高学校声誉,树立高校良好的公共形象 | 第23页 |
2.2.5 为高校提供智力支持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 第25-34页 |
3.1 我国高校校友会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3.2 我国高校校友工作机构设置概况 | 第26-27页 |
3.2.1 各高校校友工作机构设置形式 | 第26-27页 |
3.2.2 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 | 第27页 |
3.3 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成果 | 第27-30页 |
3.3.1 校友捐赠明显增加 | 第27-29页 |
3.3.2 校友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逐步完善 | 第29页 |
3.3.3 校友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 | 第29-30页 |
3.3.4 初步建成校友数据库,校友联络加强 | 第30页 |
3.4 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3.4.1 校友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 | 第31-32页 |
3.4.2 校友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 第32页 |
3.4.3 校领导思想认识不高 | 第32-33页 |
3.4.4 服务对象错位,功利倾向明显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校友资源开发的案例分析 | 第34-42页 |
4.1 青岛大学校友会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34-35页 |
4.2 青岛大学校友会概述 | 第35-37页 |
4.2.1 青岛大学校友总会性质和宗旨 | 第35-36页 |
4.2.2 青岛大学校友会组织机构设置及主要任务 | 第36页 |
4.2.3 青岛大学校友分会筹备成立工作程序 | 第36-37页 |
4.3 校友捐赠项目 | 第37页 |
4.4 青岛大学校友工作取得的成绩 | 第37-39页 |
4.5 青岛大学校友工作面临的难题 | 第39-40页 |
4.5.1 校友对母校认同难 | 第39页 |
4.5.2 合并前各院校校友之间联系沟通难 | 第39-40页 |
4.5.3 校友信息收集难 | 第40页 |
4.6 青岛大学校友资源开发的思路 | 第40-42页 |
4.6.1 统一思想,重视校友工作 | 第40页 |
4.6.2 加强组织建设,扩大机构编制和人员设置 | 第40-41页 |
4.6.3 加强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校友的能力 | 第41-42页 |
第5章 美国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特点 | 第42-48页 |
5.1 校友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且普遍重视 | 第42-43页 |
5.2 校友组织结构扁平且部门多,组织活动丰富 | 第43-45页 |
5.3 校友工作人员构成丰富,经费充足 | 第45-46页 |
5.4 开发与服务校友并重,重“捐赠率”而非“捐赠额” | 第46-48页 |
第6章 加强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对策 | 第48-53页 |
6.1 加强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原则 | 第48-50页 |
6.1.1 以人为本,一视同仁 | 第48页 |
6.1.2 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 第48-49页 |
6.1.3 长期性,可持续性 | 第49页 |
6.1.4 科学合理性 | 第49页 |
6.1.5 情感性 | 第49-50页 |
6.2 加强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50-53页 |
6.2.1 加强在校生教育,注重校友意识的培养 | 第50-51页 |
6.2.2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工作空间 | 第51页 |
6.2.3 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对校友的宣传力度 | 第51页 |
6.2.4 加强校友联络,不断扩大校友信息库 | 第51-52页 |
6.2.5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友服务活动,营建特色校友文化 | 第52页 |
6.2.6 建立校领导定期走访制度,开展校友年度捐赠活动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