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引导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1 选题的缘由第9-10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1-12页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12-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2章 兴趣的理论概述第15-17页
    2.1 兴趣概述第15-16页
        2.1.1 兴趣的概念第15页
        2.1.2 兴趣引导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 兴趣的教育价值第16-17页
第3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引导的现状调查第17-23页
    3.1 调查的设定第17-19页
        3.1.1 调查目的第17页
        3.1.2 调查对象第17-18页
        3.1.3 调查方式第18-19页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状况调查第19-23页
        3.2.1 昌吉州二中学生生源背景第19页
        3.2.2 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现状第19-20页
        3.2.3 高中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分布情况第20-21页
        3.2.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常用教学方法第21页
        3.2.5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气氛情况第21-23页
第4章 高中生缺乏思想政治谋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第23-31页
    4.1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第23-24页
        4.1.1 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第23页
        4.1.2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第23-24页
    4.2 教师因素的影响第24-26页
        4.2.1 部分教师缺乏渊博的文化知识储备第24-25页
        4.2.2 部分教师缺少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第25页
        4.2.3 部分教师教学态度消极第25-26页
    4.3 教学内容因素的影响第26-27页
        4.3.1 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脱节第26页
        4.3.2 部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第26-27页
    4.4 教学方式因素的影响第27-28页
        4.4.1 课堂形式传统沉闷第27页
        4.4.2 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第27-28页
    4.5 不协调的师生关系第28-31页
        4.5.1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教师期望的冲突第28-29页
        4.5.2 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存在偏差第29-31页
第5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引导的策略第31-45页
    5.1 提高认识,转变学生观念第31-32页
        5.1.1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唤醒学生学习动机第31页
        5.1.2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第31-32页
    5.2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第32-34页
        5.2.1 严格思想政治课教师准入制度第32-33页
        5.2.2 端正教师教学态度,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意识第33页
        5.2.3 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第33-34页
    5.3 创造性地使用思想政治课教材第34-36页
        5.3.1 重组整合教材内容第34-35页
        5.3.2 强化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第35-36页
    5.4 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第36-41页
        5.4.1 设计教学过程,探寻学生兴趣第36-37页
        5.4.2 创设教学导入,诱导学生兴趣第37-38页
        5.4.3 创新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第38-39页
        5.4.4 归纳教学小结,延续学生兴趣第39-40页
        5.4.5 构建有效评价,提升学生兴趣第40-41页
    5.5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第41-45页
        5.5.1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第41-42页
        5.5.2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第42-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录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材爱情教育及教学探析
下一篇:有理数与无理数概念的课程与教学研究